条件筛选
-
李渔”态”之戏曲美学内涵论析
李渔的戏曲美学在中国古典戏曲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闲情偶寄》中首次提出”态”的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古典戏曲的表演美学。本文从态的特点、如何实现场上之态,以及态的美学意义等方面,对李渔态的戏曲美学内涵作了论析。
-
-
戏曲研究清代《红楼梦》戏的特征
乾隆十九年(1754)《红楼梦》前八十回刊行,乾隆五十六年(1791)一百二十回本刊行,乾隆五十七年(1792)仲振奎便创作了《葬花》(《红楼梦传奇》的一部分)。这是红楼戏创作的最初尝试。
-
-
-
-
八旬票友施剑青和他的京剧情结
施剑青生于京剧票友之家。清末,他的外祖父陈霖创办了新市镇上的第一个京剧票友社,当时成员有三四十人;施剑青的父亲施振民接任票友社“掌门”,那时的票友社名叫“新市平剧业余研究社”(北京时称北平,故京剧称平剧);当时,施剑青还担任过这个票友社的副社长、剧务主任兼
-
京剧个性化时代的开启者--王瑶卿
京剧是高度综合的艺术,她以表演为中心,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熔为一炉,与书、画、琴、棋、乐、园林异曲同工,与世态人生息息相通。京剧集中华传统艺术之大成,获得了系统质和综合美,千娇百媚,美仑美焕,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她
-
梅兰芳1935年掀起苏联京剧热(图)
“什么最能代表中国?”当外国朋友碰到这个问题时,恐怕很多人会想起中国的国粹京剧。而在京剧这门高雅、华美的艺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已故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功不可没。尤其在1935年,梅兰芳对苏联的演出访问不但征服了苏联观众,还掀起了“中国京剧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