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戏》:跨出戏曲这座城池,向世人展现昆曲大美
最初知道《说戏》这本书是在一位设计界朋友的微信朋友圈。2017年年尾,一则关于年度中国最美的图书评选揭晓的新闻跳入我眼帘,在25本获奖图书中,这本《说戏》也位列其中。 长久以来,戏曲人是安于在自己空间内自娱自乐的。近年来,虽然国家对戏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观众
-
享人杰地灵之韵味,家在戏曲之乡
霸州素有戏曲之乡的悠久历史,著名京剧大师李少春、有活老包之称的小达子李桂春、武丑名家郝永雷、现代京剧名家董文华均为霸州人。更有原汁原味北腔风格的昆曲,被誉为京南名昆、有铁嗓子之称的郭达子,深得醇亲王赏识,赐其名郭蓬莱。 此外,霸州还诞生了全国第一个进北京
-
戏曲增强互动性 古籍变成数据库 ——北京丰台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基和沃土。 北京市丰台区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和区域特色,积极探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让传统文化更深入、更时尚地走进百姓生活。 让青少年爱上
-
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建造戏曲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中国戏曲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意义重大。戏曲不仅一般地形成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而且最终铸成中国文化的品牌特征和民族魅力。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各富特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以歌舞演故事,是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里为戏
-
戏曲改编需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戏曲改编是戏曲创作的一种方式、一种补充,是戏曲传承和发展的一条通道,凡是流传的剧目,大都是通过改编得来的。改编(修改)剧目比例大小,除了作者鉴于对戏曲本体、戏曲舞台、剧种特点和对表演的熟悉程度和理解层面以外,还要由导演通过与创演者的磨合、与时代的碰撞、与
-
清初戏曲创作的三大流派是哪些,各自有何创作风格?
作者:赵培文,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清初戏曲创作的三大流派分别指的是文人派、形式派、苏州派,其创作大抵都是受到了昆曲的影响。昆曲作为中国最为中国较早的戏曲之一,发源地为苏州一带,而进入明代以后,昆曲的传播势头越发迅猛,在清初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在此基础上
-
《两会1+1》“我提问”: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戏曲的传承发展
核心提示: 在我们平时的戏曲活动演出中经常能够发现很多的观众都是老年人,很少看到年轻人会关注戏曲活动,所以出现了一个年龄断层现象。我想向代表委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好的方法,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关注到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上来。 宁波北仑网友:代表委员你好
-
两会代表谈非遗戏曲:在传承中创新,呼唤新时代精品
中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地方戏,作为活态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地域民风习俗,为广大百姓喜爱。据统计,我国地方戏有300多种,遍及全国各地,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 新时代新征程。对于如何传承地方戏这些艺术百花园
-
全国人大代表曾小敏:建立戏曲推广机制 让更多人接触戏曲艺术
全 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小敏接受记者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茜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杨茜 实习记者 刘艺萱)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政府应助力其传承发展,让更多人接触到戏曲艺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
-
传统地方戏曲:叫好又叫座亟需创新驱动
传统地方戏曲艺术对中国各族人民来说都是喜闻乐见的综合性传统表演艺术,它有着独特的形式技巧和审美品格,以及深厚的文化传统,在传统艺术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地方戏曲仍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