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筛选
  • 二人转剧院

      中国东北二人转第一品牌的和平大戏院,是东北二人转有史以来第一支颇具规模的民营二人转剧团.1997年由东北二人转领军人徐凯泉先生创建,十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拥有五个专业演出剧场,百余名签约演员,演出网络遍及全国中等以上城市,每年接待来自海内外的观众朋友近百万,

  • 二人转电视剧

    1.赵本山主演的《刘老根》 2.魏三主演的《荒唐王爷》 3.潘长江主演的《笑笑茶楼》《正月里来的是新春》 4.二人转电视剧《八兄弟》 5.二人转电视剧《拉拉屯风情》 6. 电视剧《都市外乡人》 闫学晶主演 7.电视剧《乡村爱情》第一部 主演:贺树峰 王亚彬 王小宝 于月仙 赵

  • 黄梅戏的花腔

      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黄梅戏在形成第一个阶段性成果——两小戏、三小戏的进程中,也形成了百余首小曲杂调的“花腔”腔系。花腔从民歌中来,但作用已与民

  • 黄梅戏的三腔

       三腔是“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体的统称。    三腔有许多共同点。首先,三腔在音乐体制上综合了曲牌体和板腔体的因素,呈现出“准板腔体”的状态。三腔各自拥有一个基本腔体,彩腔、仙腔为四

  • 武生

     ①所谓武生,就是京剧中擅长武艺的角色。   武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   有些戏,不

  • 语 言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戏的唱

  • 伴 奏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伴奏锣鼓最

  • 优秀剧目

      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等等。

  • 黄梅戏荣誉榜

    1985年   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十佳”演员称号 丁同、刘广慧   1986年   马兰 第四届全国戏曲梅花奖(主演莎士比亚戏《无事生非》)   1987年 1988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西厢记》 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

  • 秦腔简介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