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追看《牡丹亭》
昨晚,浙江昆剧团在胜利剧院演出了全本《牡丹亭》的上半场。让人意外的是,以往热爱《牡丹亭》的多是中老年“戏迷”,可昨天观众席中,表现最痴迷的竟是数十位女中学生。演员漂亮、服装靓丽、身段优美是她们成为《牡丹亭》“粉丝”的主要理由。
-
奥运赛时将演古琴昆曲
观众现场学习制作端午香包、布老虎;万里长城、长江三峡等文化遗产真实“再现”;古琴、昆曲的现场表演……奥运会期间,这些各省市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将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精彩上演。 北京奥组委即日起向全国省区市以及港
-
教育部选定的进校园的为什么不是昆曲而是京剧
教育部一纸公文,从下个月起将在十省市作试点,让京剧进入校园音乐课,而且大部分剧目以样板戏为主。此举一出,引发的板砖远比喝彩声多。 反对者的理由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进的内容,单纯把京剧引进校园有霸权主义的意味,是对其他地方戏曲的忽略,是“罢黜
-
《游园》、《罢宴》、《访鼠测字》等著名昆曲折子戏一一上演
“妈妈常对我说,现在是别人帮助我们,今后我们要奉献社会、帮助别人。”朱佳丽是草桥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昨天,她和其他29位贫困学生一起走进了沁兰厅,在接受苏州金腾华新集团捐赠的新书包、新文具的同时,还第一次亲耳聆听昆曲、现场观摩昆曲表演。“金
-
300年前《长生殿》在京城唱响,如今全本《长生殿》重归故里
1688年,《长生殿》在京城唱响,300年后,全本《长生殿》重归故里。昨日,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张军、黎安分饰的唐明皇同时出现在“皇家粮仓”内,启动了《长生殿》的进京演出。而正式的演出将于4月30日在保利剧院举行,连演4天,长达10小时。 首次全本
-
苏州昆曲学校首次落户沧浪区
《牡丹亭—游园》、《雷锋塔—断桥》、《孽海记—下山》等著名昆曲片段在沧浪区友新街道文化中心一一上演,剧终谢幕时,文化中心大厅内所有观众都为这优美的东方艺术起立鼓掌。而他们之中,不仅有来自周边小区的耄耋老人,更有从小爱好昆曲艺术的小朋友。
-
老中青三代同台《1699桃花扇》再现昆曲之美
晚报讯在3月25日至4月13日东方艺术中心即将举行的《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系列中,将有10台15场京、昆、越、甬的扛鼎之作献演。其中将于4月10日、11日上演的昆剧《1699·桃花扇》,是首次亮相上海舞台,这部由著名戏剧导演田沁鑫执导的剧目将带您领略169
-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引起了林青霞对昆曲的浓厚兴趣
林青霞祖籍山东,生活在台湾,现住香港,以前的经历与昆曲毫不沾边,谁知去秋在北京观看了全本“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之后,竟引起了她对昆曲的浓厚兴趣。 去年10月初,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约林青霞同赴北京,为白先勇一手筹划的“青春版昆曲
-
昆曲《1699·桃花扇》成史上最“贵”
被称为史上最昂贵的昆曲《桃花扇》即将于下月来沪,此间,“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正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江苏省昆剧院这台投资超过400万元的昆曲,将大部分钱用在了布景和戏服的制作上,所有的都是苏绣工艺,300个绣娘为此忙活了将近一年。
-
很想听听有故事的昆曲人的故事
“很想听听有故事的昆曲人的故事。”得知浙江昆剧团团长林为林作为本报“天堂电影院”第二期主题活动——“有请有故事的人来放有故事的电影”系列的首期“放映主打星”,快报读者反应热烈,上座率高达95%以上。在这个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