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1 一位农民与他的“草根剧团”
曾招洪出生于峡江县水边镇沂溪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还在很小的时候,曾招洪便对家乡的传统古装戏情有独钟。那时候,每当听到锣鼓、二胡的声音,他都会丢下饭碗直奔祠堂。然而好景不长,采茶戏在村里突然消失了,曾招洪为此失落了好长一段时期。
从部队退伍后,曾招洪回到了沂溪。那时候,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单调枯燥,村中无所事事的人增多,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一向痴迷传统古装戏的曾招洪萌发了恢复传统古装戏演出的念头,以创办农民业余剧团的形式解决村中部分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并通过表演一些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意义的戏曲节目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破陋习树新风。
1997年,曾招洪找来几位年轻人一起筹划组建剧团。在当时,创办一个剧团需要两三千元钱。试着开口向村里要资助,但村干部告诉曾招洪:“村里实在没钱。”
1999年,曾招洪又找到村里的几位年轻人,花20多天时间排了一个节目。没钱买服装,跑到县里借;演出需要费用,自己想办法凑……节目先在新干、永丰、吉水等邻县的农村免费试演,结果大获成功,这更坚定了曾招洪创办剧团的信心和决心。
然而,资金再次成为曾招洪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剧团很快解散。
为了筹集资金,曾招洪带领剧团演员四处揽活,上山砍柴卖、在村里修水沟、到县城工地搬石头……20岁的村民曾华云得知情况后,决定为剧团捐款。在他的倡议下,村民们很快凑齐了3700元钱。村里的6位孤寡老人得知办剧团的事后,每人坚持捐款50元钱,曾招洪坚决不肯收。老人说:“你们是为村民办好事,你们演的戏大家都喜欢看,如果不收就是嫌少了!”曾招洪只好收下,眼里全是泪水。
2002年正月初三,沂溪村祠堂,剧团第一次正式演出,原本2000人的祠堂被村民挤得水泄不通。“村里的人都来了,邻村的村民也赶来了。”这天晚上,曾招洪失眠了。
2 群众喜爱获政府“礼赠”
今年36岁的曾国强在沂溪附近也算是个名人,但在父母眼里,他却是个十足的“败家子”。1989年从学校毕业后,曾国强便染上了赌瘾,“前前后后输掉了10万元钱,前些年赚的全赔进去了。”
2007年春节,剧团在村里演出,剧目是《子才戒赌》。村里人全部跑到祠堂看戏了,曾国强实在闲着无聊,也去了。那天晚上,他想了很多。去年,在其父亲的央求下,曾招洪将曾国强吸纳进了剧团,从事后勤工作。“我已经有一年多没摸过牌了。”曾国强憨厚地笑了。
曾招洪告诉记者,农民剧团演出的《三月三》、《子才戒赌》、《望子成龙》等剧目,既有宣传抗日英雄等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又有教导青年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题材。由于都比较贴近百姓生活、反映农村现实,因此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他们演的都是村里的事,唱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喜欢看!”沂溪村村民曾华云告诉记者,村民们正月里最快乐的事就是听剧团唱戏了。
沂溪村前几年还是水边镇治安“乱”出名的村,自创办剧团以来,村容村风好多了,尊老爱幼、孝敬老人等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打架斗殴、赌博盗抢等违法乱纪现象明显好转。
几年来,该剧团还应邀到周边县演出好几百场,所到之处看戏群众爆满,在永丰县春前村演出当晚,群众多达5000多人。
“好!好!”2008年2月19晚,水边镇沂溪村大礼堂不断地传出锣鼓声和喝彩声。台上几位农民演员用方言在唱词,一张桌子几条旧板凳,连像样的幕布都没有,却吸引着台下拥挤着的2000多名群众的眼球。戏曲一结束,县委书记林翘银上台送给剧团2万元“政府大礼包”及相关部门1.8万元的“帮扶礼单”,剧团还应邀到全县各乡村开展“和谐峡江”主题活动巡回演出。
3 进退徘徊期待走出困境
在老婆钱冬梅眼里,丈夫曾招洪是一个实足的“疯子”:一个农民,既不种田养家糊口,也不外出打工赚钱,而是把全部心思放在了演戏上。
“这些年,我们基本上自己凑钱买开心。”面对群众的热情,曾招洪经常犯难。据曾招洪估算,排一场戏,最低也要400元钱开销,如果到外县演出,这笔费用还要翻一番。每次受邀演出,对方也会给点劳务费,但一般都是给100元或200元“意思意思”。为此,每演一场戏,剧团都要贴钱。“到后来,剧团都不敢多演,这样亏损也不至于太大。”曾招洪有些无奈。
据了解,沂溪农民剧团每年都要编排新节目,到县内外进行义务巡演,年年亏损几千元钱,这些钱都靠演员自掏腰包贴补。为了演戏,他们甚至辞去工作。团长曾招洪原来在新余一家锅炉厂打工,月薪1800多元钱。2007年10月,因忙于剧团工作,他辞工回家。夫妻俩同在剧团的杨美青也因演出延误上班而被厂里“炒鱿鱼”。
“如果还是这种现状,我肯定选择退出。”当初支持剧团创建的曾军连现在的身份是副团长。眼看着每年都得从家里拿钱往剧团里贴,曾军连的老婆坚决不干。
为了支持沂溪农民剧团,2008年,峡江县委县政府拿出2万元,水边镇也拿出1万元经费补贴给剧团。2009年,该县又拿出20个“送戏下乡”名额给沂溪剧团。但对于一个有20多名演员的农民剧团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
对此,峡江县文化广电局局长裴诚认为,农民剧团不同于专业剧团,尽管政府每年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扶持,但相比“吃财政饭”的专业剧团,政府的支持还是有限的。
7年来演出500多场,观众超过百万人次,这说明沂溪农民剧团的存在顺应了当前农村、农民的文化需求,在农村是大有市场的。只是,虽然深受农民朋友欢迎,他们有农村这样的大舞台,却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
后记
记者从文化主管部门了解到,尽管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扶持政策,但我省许多地方和相关部门仍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剧团,鼓励农民剧团参与农村文化下乡活动。有关专家认为,农民剧团要走出困境,一方面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演戏,做到两不误。同时可以考虑走市场化运营道路,通过民间资本投资,把它完全办成一个民间艺术团体。剧团通过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占领更多的农村演出市场,从而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清廉太守”誉满京城
下一篇:民间职业剧团让越剧“南花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