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大赛(北方片)综述
4月27日晚,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大赛(北方片),在进行了为期14天的比赛后,带着无限回味落下了大幕。这是异彩纷呈、名家荟萃的14天,这是人民尽情享受戏剧盛宴的14天。在这14天里,来自全国各剧种的演员们各展风姿,犹如红梅争春,为春天的鹰城再添融融春意。
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多年来,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培养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戏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大赛,是首次走出京城,以大赛的方式分南北赛区评选梅花奖获奖演员。在平顶山市北方赛区,共有来自12个省、市、自治区及中直院团的27名演员进行激烈角逐,其中进入“一度梅”终评的有21人,进入“二度梅”终评的有6人。在27台参赛剧目中,有23台大戏,4台折子戏。演员们用他们的精彩表演、优美唱腔,充分展示了各个剧种的无穷魅力和戏曲艺术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剧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季国平欣慰地表示:大赛达到了出人出戏的最终目的。
人出彩,戏火爆
以大赛的形式集中评选梅花奖演员,这在中国戏剧界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能够跻身梅花奖终评的演员,也都是各自院团的“顶梁柱”,人人身怀绝技。
此次在平顶山同场竞技,27位演员个个都铆足了劲儿,带来了最强的阵容。如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精品工程的眉户剧《迟开的玫瑰》带来了原班人马,大型交响京剧《郑和下西洋》仅演职员就达到了280人,道具更是装了好几个集装箱车,为的就是让河南观众看到原汁原味的京剧。大赛接近尾声时,本届梅花奖评选办公室主任赓续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每位演员几乎都发挥了各自的最佳状态。
声情并茂演绎角色。在27位演员中,有23位带来的都是他们最近两年创作演出的代表剧目。无论是著名京剧演员孟广禄在大型交响京剧《郑和下西洋》中的“郑和”,还是眉户剧演员李梅在《迟开的玫瑰》中的“乔雪梅”;无论是曾昭娟在评剧《寄印传奇》中的“冷月芳”,还是陈巧茹在川剧《欲海狂潮》中的“蒲兰”;无论是惠敏莉在秦腔《柳河湾的新娘》,还是三位河南演员徐俊霞、陈新琴、楚淑珍的表演;他们对不同人物性格的精心刻画,唱腔、音乐的优美和创新,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运用程式和传统技巧上也很见功力。精湛的技艺,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唱腔,字正腔圆的念白,精妙无比的做功,深厚的艺术造诣,深深地打动和感染着观众的心。而每一场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意犹未尽的品评,都是对演员精彩演出的最好回报。
大戏精彩纷呈,折子戏也亮点频闪。折子戏是历代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完善发展起来的戏曲艺术珍品,是最能体现戏曲艺术优秀传统和艺术精华的形式之一。在这次比赛中,4位秦腔、京剧演员用四台折子戏展示了不俗的艺术功力,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把戏曲传统演绎得淋漓尽致,难怪不少戏迷看完折子戏后连连称:“过瘾,过瘾。”
戏剧大道在民间
没有观众的舞台是寂寞的。梅花表演奖首次走出京城就落户平顶山,这里浓厚的戏曲底蕴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14天来,演员演得精彩,观众看得入迷。27台演出集中汇聚在平顶山,让素有戏曲之乡的平顶山观众大饱眼福。除了惯听的豫剧外,观众们还能欣赏到秦腔、京剧、评剧、眉户剧、晋剧、川剧等不同剧种的风采,真可谓是难得的好机会。大赛期间,每天下午和晚上,演出现场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些演出场次一票难求,许多观众是站在过道里看完整场演出的。以至于每场演出都是座无虚席,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同喜同悲,掌声不断、喝彩声不断。
河南观众的热情让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感动不已,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河南观众真热情,懂戏。河南观众的热情也感动着前来参赛的艺术院团,他们说:“没想到在平顶山,我们的戏也能受到观众这样的追捧,没想到河南的戏曲氛围这样浓厚。”河南观众的热情还感动了来自其他省份的戏迷。今年65岁的天津戏迷汤元祥专程从天津赶到平顶山观看演出,他说:“河南真不愧是戏曲大省,这么多能欣赏戏曲的观众在天津是不多见的。”
戏剧大道在民间。只有让戏剧走入民间,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它才有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剧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季国平说:“梅花表演奖从分散评奖到集中比赛,一是让比赛置身于观众的监督之下,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二是还戏于民,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中国戏剧发展的成果。”
要吸引更多的观众走入剧场,戏曲改革和创新也要永不停步。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对这一点有清醒的认识。他说,“千百年来华夏民族的戏曲文化,一直都在去粗存精。要顺应时代推进,顺应观众审美变化,只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戏曲艺术不愁没有前途。”
树文化品牌 促事业发展
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大赛(北方片)虽然曲终人散,但“平顶山印象”已随着27个艺术院团飞向全国各地。
季国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这里场馆的硬件条件不是最好的,文化知名度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并不占有很大优势,但平顶山人对文化的执著、对戏剧的热爱以及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等让我们感动。为办好这届大赛,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细致周到的工作,如剧场的改造、院团的接待、评委的安排,还有观众的组织工作等等。平顶山电视台把每场戏都录下来,推后一天播放,这个做法非常好,能让更多的平顶山人看到更多的戏剧。我认为大赛的举办是成功的。”
大赛的成功举办,对平顶山市树立文化品牌,促进产业发展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平顶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丽认为,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一次高规格的戏剧盛会,能在平顶山举办,不仅集中展示平顶山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平顶山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能进一步提升平顶山市戏剧文化的品牌效应,进而将会刺激带动文化消费,为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