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优秀剧目 花鼓戏《生命童话》

  昨日获悉,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参评剧目确定,湖北省实验花鼓戏剧院排演的花鼓戏《生命童话》成功入选。

 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由文化部主办,将于5月中旬在杭州拉开帷幕。为冲击本次展演,我省申报了楚剧《首义人家》、豫剧《乡试》和花鼓戏《生命童话》等三台优秀剧目。经过文化部组织专家认真评审,在全国评选出44台参评剧目,《生命童话》成为我省唯一的参评剧目。

 湖北花鼓原名天沔花鼓,1981年定名荆州花鼓,形成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其音乐源于江汉平原一带的高跷、渔鼓、三棒鼓及薅草歌等民间歌舞说唱。其声腔由高腔、圻水、打锣、四平等主腔和近200种小调组成。

 在江汉平原一带,湖北花鼓家喻户晓,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素有“听了花鼓戏哟哎哟,害病不吃药”的美谈。风靡全国的歌舞《洪湖赤卫队》的音乐,就是根据湖北花鼓的唱腔音乐改编而成的。

 地处潜江的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是该剧种唯一的一个省级专业花鼓戏院团。

 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暨潜江市荆州花鼓剧团始建于1956年,现有副高以上职称者12名,中级职称者35名。剧院现有一座排演场“曹禺戏楼”、一个“好再来酒楼”和一座商贸综合大楼,解决了全体演职员工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公积金待遇。

 花鼓剧院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党委书记(法人代表)负责制,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大力开展以艺术骨干为主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极力抢占和开拓以农村为主的演出市场,全力实施以服务农民为主的精品名牌战略,科学建立以竞争为主的管理机制,干部任免实行直接民选的公开竞聘制,职工上岗实行末位淘汰的全员聘用制,劳动报酬实行计件制,剧院上下同心,内外和谐,规模不断扩大,艺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越来越广,走上了一条健康稳定、科学发展、良性循环轨道。

 《生命童话》唱响荆楚

 2008年10月15日至25日,湖北省首届地方戏曲艺术节在武汉成功举行。10月25日晚,由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演出的大型现代荆州花鼓戏《生命童话》,受到了广大戏迷和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和一致好评,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它以高质量的舞台呈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在26日晚上的颁奖台上,《生命童话》以优秀剧目奖、编剧一等奖、舞美设计一等奖等三项大奖的良好成绩,成为此次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的一个绚丽的亮点。

 今年5月,该剧将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台地方戏,代表湖北赴杭州参加由文化部主持举行的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花鼓剧院的党委书记吴培义感慨万千:“此次演绎《生命童话》,我们全部启用华中师范大学2006届花鼓戏大专班的80后青年演员担任主演,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我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由衷地感激潜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位父老乡亲!没有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大家的厚爱与帮助,我们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生命童话》由著名剧作家胡应明编剧,讲述的是一批年轻演员,自编自演抗震救灾剧目《生命童话》,在抗震英雄的感染下,勇敢面对无情的病魔,消除名利的诱惑,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戏曲舞台上谱写了一曲青春之歌。它讲述了当代青年人把理想融入生命,把脆弱化为坚强,共同创造生命奇迹的动力故事。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讴歌了当代有志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唱响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理想之歌、英雄之歌和快乐之歌!

 著名舞美设计师田少鹏教授评价说:“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青春版花鼓戏。说它青春,不仅因为它是由一帮刚从艺校毕业的青年演员担任主演,也不仅因为它表现的是一帮青年演员的青春故事,而是它从里到外所流溢出的阳光气息和蓬勃精神,而是它巧妙融合在戏剧进程当中的时尚气质和现代观照。关于生命的价值,关于生活的态度,这些看似沉甸甸的命题都润物细无声地融合在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之中。多重时空分割的舞美营造,自由化出化入的戏中戏,字字珠玑的语言唱词,无一不显示出主创人员的超凡技艺和手段。还有剧中汩汩流淌的那一份人性关怀,时时温暖着我们的心,湿润着我们的眼睛。尤为可爱的是,一帮看似青涩的演员,演绎一段青涩的生活历程,人戏合一,相得益彰,很感亲切,很养眼。由来自潜江的湖北省实验花鼓戏剧院带来的这台压轴戏《生命童话》,无疑是本届艺术节的一个快乐结局。”

 演出结束之际,那座无虚席、久不离去的观众、那经久不息的暴雨般的掌声,不仅是对这出优秀剧目的深深敬意,更是对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多年来的艺术成就的声声赞美。

 登上艺术大雅之堂

 其实,《生命童话》只是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推出的众多优秀剧目中的一个。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剧团创作的现代小戏《拦花轿》就被推荐进京为朱德等中央领导演出。

 1974年,剧团移植的现代戏《平原作战》入选赴京参加全国文艺调演获得首都观众的好评。1983年剧团创作的大型现代戏《家庭公案》,获省创作演出等五项一等奖,同年进京演出引起轰动,爆满13场。

 1990年,剧团根据曹禺名著改编创作的大型荆州花鼓戏《原野情仇》,再次进京(进中南海)演出,受到李瑞环、曹禺等中央领导和首都专家的好评。1996年该剧再次进京为全国第六次文代会演出,并先后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部进行专场演出。该剧于1995年至1998年,一举夺得湖北省戏剧新作展演金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优秀演出奖、国家文华新剧目奖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艺术大奖。主演胡新中、李春华、孙世安分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中国文华表演奖。潘兰平、马红丽双获湖北省牡丹花戏剧奖。

 2006年9月,花鼓剧院又带着一组具有浓郁中国地方特色的花鼓小戏,首次赴德国演出成功。

 就在这一年,花鼓剧院委托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省艺术学校定向培养的花鼓戏曲艺术大专班22名能文能武、能歌善舞的复合型花鼓戏艺术新人毕业回团,从而结束了花鼓戏这个从乡村泥土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传统地方戏种“文化人才”无文化的尴尬历史。

 也就在这一年,荆州花鼓戏成为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可以说,荆州花鼓戏这个曾被人戏称为“土花鼓”、“地花鼓”、曾被人嗤之以鼻的“杂花”野草,因有了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的不懈努力而逐步登上了优秀中华民族艺术的大雅之堂。

 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艺术作品硕果累累,艺术成就灿烂辉煌。1984年,花鼓剧院首获文化部嘉奖,1985年被定为湖北省重点剧团,1986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把艺术奉献给人民的好剧团”,1990年,以“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农民”成绩显著,再次受到中国文化部的表彰奖励,1993年,剧团升格为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

 2000年2月16日,剧院负责人吴培义代表剧院赴京出席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表彰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花鼓剧院被国家文化部和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2006年,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的项目责任保护单位。同年7月,花鼓剧院党组织被中组部表彰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目前,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正领衔湖北花鼓(荆州花鼓戏)博采众长,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