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国韵傲然南方 广西京剧凭实力稳坐南疆
明天上午,广西京剧团将举行隆重的“省级重点京剧院团”揭牌仪式。据了解,在全国省级重点京剧院团中,广西京剧团是中国地理位置上最南边的国家省级重点京剧团。 广西京剧团团长张忠安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终于做到了让京剧在南方生根、开花、结果!” 广西京剧凭实力稳坐南疆 中国目前共有86个国有京剧院团,从2005年11月10日开始,由著名京剧演员、京剧专家以及文化部官员组成的4个评估小组,赴全国各地对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37个京剧院团进行全面评估,专家们就剧目生产、队伍建设、硬件基础设备与经费、演出经营、院团管理及发展潜力等方面展开评估验收。文化部希望通过这次评估能够调整全国京剧院团的总量和布局,全面提升京剧院团的自身素质,推进体制改革和内部机制改革。经过严格的评定,17家省级重点京剧院团榜上有名,广西京剧团成了中国最南边的一家省级重点京剧院团。 京剧是北方的剧种,地处南方边疆的广西京剧团,却凭借着创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而使京剧扎根在八桂大地上。 广西京剧团前身是上个世纪40年代初由戏剧家田汉与京剧教育家冯玉昆在柳州创办的“四维儿童剧校”,新中国成立后,其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瑶剧《格鲁花》曾多次在全国各类戏剧汇演中获得好评。 1964年的全国第一次京剧会演中,反映消防警察生活题材的剧目——《烈火中的成长》让广西京剧团在当时的19个京剧社团中脱颖而出,顿时成为全国熟知的“灭火团”;1974参加北京举办的全国四省(区、市)调演的《瑶山春》一举打破了当时八个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当时全国有20多个艺术团体慕名前来观摩学习,成为推动京剧艺术发展的样板;2004年,广西京剧团凭借现代京剧《霸王别姬》跻身中国京剧艺术节,荣获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的《霸王别姬》,不仅在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获得了剧目奖和表演奖,成为中央电视台录播的三台节目中的一台。上海《文汇报》惊呼:广西京剧又卷土重来了;2005年底,广西京剧促进会和广西京剧团联合承办了“2005中国-东南亚京剧爱好者国际演唱会”,更是把京剧界的目光吸引到广西。 全国重点京剧院团评估专家认为:广西京剧团创造性地把京剧艺术根植在广西这片多民族文化的土地上,并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承担起了中国与东盟进行京剧交流的重要历史使命。 京剧火种随军南下,历经风雨,已融入八桂,绽放艳丽。 历经磨难又昂扬奋起 广西京剧团从成立到荣获文化部授予的“省级重点京剧团”,历经无数鲜为人知的风风雨雨。可以说广西京剧团今天是来之不易,它的大起大落既见证了京剧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又展现了京剧人对国粹艺术一颗无比热爱的心。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末,受全国大气候的影响,广西京剧团遭遇了同样的生存困境,由于种种原因曾被改名为“广西艺术辅导团”。剧团已是名存实亡,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演员含泪离开了剧团,“保留京剧火种”成为剧团留守人员的精神支柱。 剧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 一位老演员感慨:“正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才有了今天!”剧团当时虽改成了“艺术辅导团”,但广西京剧人对京剧的那种爱之入骨、溶于血液的挚爱之情,使京剧火种始终顽强发芽。沉重之时,兼具编、导于一身的张忠安临危受命,挑起了团长的重任。 如何使剧院走出低谷,重振雄风?张忠安和他的领导班子深深地思考着。他们觉得地处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更应立足边疆,创出特色。在做好艺术辅导的同时,提出了一手抓剧目生产,一手抓队伍建设,力争十年内使剧院摆脱困境,重振京剧在广西的辉煌。这些目标的提出,既十分大胆,又十分明确,一下就使本来情绪低沉的剧团鼓起了劲头。剧团克服重重困难,争取一切机会进行京剧演出,主动走出大院,融入民间,创办了“京剧沙龙”、“京剧茶会”、“京剧走向青年”等活动,带动起了一批又一批的京剧爱好者,出现了令人称奇的一大批京剧票友。 京剧艺术事业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第一要素是人才。剧团极富前瞻性地组织青年京剧演员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和“广西青年演员大奖赛”,短短几年间,涌现出了张祖强、张丽萍、李勇、苗幼敏、李青、饶晓利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为了保持京剧在南方的延续性,剧团还选送了两批少年演员到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培养。为了提高知名度,剧团与广西电视台多次联合举办京剧专题晚会。自治区领导甚至自发成立了“广西京剧艺术促进会”,极大地促进了京剧在广西的复苏和发展。 终日浇水,花自灿烂。1997年,在自治区政府、文化厅领导的支持下,“广西京剧团”又重新恢复团名。但恢复了“合法身份”的广西京剧团,却面临着人员老化、后继乏人的困境。剧团又一次发扬他们不怕苦的精神,咬紧牙关,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合广西京剧发展的路子。2000年,选送到北京学习的学生返回剧团后,剧团冲破重重困难,重排了现代京剧“沙家浜”,推出了“十八罗汉斗悟空”等一批折子戏,一批新剧目也相继创作完成。广西京剧团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期。随着现代京剧《霸王别姬》和《中秋月》引起全国的关注,广西京剧团已是重出江湖,傲立南方。 带着重托花开四方 从辉煌到更名,再到扶起,如今走向了全国,成为实力不凡的重点省级京剧院团,广西京剧团的确走过了不同寻常的一条发展之路。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广西京剧院加强了对于中青年演员的培养,力求打造出一支演出水平过硬的队伍。 和全国许多剧种一样,广西壮族自治区京剧团也面临着一个同样严重的问题:后继无人,培养演员成为剧团首要解决的问题。广西京剧团一方面加强对本土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培养,为他们的进修和深造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还积极引进优秀演员,完善和充实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广西京剧团从1994年就开始抓接班人的培养,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从北京戏曲学校回来的蒋金波、陈惠等青年演员现已是剧团雷打不动的名角。 目前,广西京剧团共80多人,年轻人占了将近一半。他们爱团敬业,思想和艺术表演上日渐成熟,已崭露头角。广西京剧团副团长顾才源历数家珍般地告诉我们:青年京剧演员谢德兴可以说是“获奖专业户”,获得了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铜奖、广西戏曲大赛金奖、舞蹈大赛金奖等含金量极高的奖项;另一名青年演员陈惠,在获得广西金奖后,现在又即将赴山东参加全国的“红梅奖”比赛,青年演员郭毅、唐德辉、蒋金波等都已多次获奖,他们的演出备受青年大学生的欢迎。这些优秀演员中,绝大多数人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已有多名青年演员成为剧团的新常员。目前,广西京剧团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旺的队伍,为剧院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面对京剧火种已在南方落地生根、花香引蝶的喜人局面,广西京剧团一班人并不满足。广西京剧团院长张忠安激情澎湃地说:“我们将借助入选‘国家重点省级京剧院团’的大好时机,乘势而上,进一步出人、出戏、出效益;立足广西,面向东盟,走向世界;为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具有民族特色、国家水准'的京剧院团;为建设广西民族文化大省,继续谱写剧团新乐章而努力奋斗。”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