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相信秦腔戏迷们都会唱秦腔名剧《三滴血》中的这一句。如果你听到这样的唱腔,还一定会以为是在戏院。殊不知,这熟悉的旋律是从校园里传出来的。5月23日,具有悠久历史的陕西地方戏秦腔走进了西安育才中学,走近了中学生。该中学将秦腔作为高中新课改的选修课,并举办了此次“秦腔进校园”活动。记者了解到,秦腔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正式进入学校,在陕西尚属第一次。
学校主办方邀请了秦腔名角侯红秦、齐爱云、李娟、丁良生等现场演绎了《状元媒》、《起解》、《打銮驾》、《打镇台》、《三娘教子》等经典曲目,现场还有曲艺名家与师生互动模仿秀等环节,育才中学的学生也表演了精彩唱段。
5月23日上午,当舞台上的秦腔艺术家和全校师生以及与会家长们齐声演唱秦腔名剧《三滴血》的唱段时,整个校园里都回荡着那富有陕西浓郁地方特色的秦腔,使连一句秦腔都不会唱的记者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哼了起来。
互动模仿秀,学生唱得南腔北调
在当天的活动中,来自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小锋、梁新海等纷纷上台,为师生们表演了 《打柴劝弟》、《打銮驾》、《铡美案》等秦腔著名唱段,台下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为了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秦腔的魅力,在当天的活动中,现场还进行了最让师生们兴奋的情景互动环节模仿秀。“三更灯火五更诗”“稳坐车辇向外看”。台上的戏曲艺术家与台下的孩子进行互动,一句一句的教孩子们唱这些经典唱段。有一些学生的模仿入木三分,听着还颇有几分秦腔的韵味,但从有些孩子口中唱出来后,调子都跑老远了,尤其是通过麦克风放大,远远听着让人有些哭笑不得。虽然有些模仿不到位,不过,这并未影响学生们对秦腔的兴致,现场的气氛依然很热烈。
“冒犯”包青天,低年级学生对胡须感兴趣
在该校 “秦腔进校园”活动中,各位秦腔名角的装束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尤其是由秦腔演员梁新海先生扮的“包公”形象,更是引起了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当梁新海在台上表演时,台下的学生们很是兴奋。看到台下有这么多的“粉丝”,表演完后,身着官袍官靴的黑脸“包公”特意来到了学生们中间,与他们来了个近距离接触。
有一些低年级学生对“包公”脸上的那一大把长长的胡须似乎充满了兴趣,好奇地上下打量着,有的学生忍不住摸了摸那长长的胡须。而对于学生们的“冒犯”,这位“包公”也不气不恼,还很亲切的与同学们合影。
对于 “秦腔进校园”,“包公”的扮演者梁新海表示,秦腔走进中学校园在西安乃至陕西还是第一次,他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对于传承传统艺术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家长有担忧,希望学秦腔不影响正常学业
当天的活动也吸引了很多学生家长前来参加。一些家长还跟着台上表演的老师唱了起来。家长崔保振是位戏曲爱好者,对“秦腔进校园”活动他深表赞同,还上台表演了秦腔《三娘教子》。
但也有家长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忧。高一学生刘俐瑶的父亲表示,让孩子多了解艺术知识很好,但他希望不要因为学习秦腔等传统艺术而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业,他认为半个月上一节课比较合适。
学校副校长:学秦腔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该校副校长李唯宇在接受采访时说,高中新课程改革后,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将秦腔这一土生土长的艺术作为校本课程和综合实际活动引入校园,就是想通过举办戏曲讲座、邀请专业艺术家向学生传授戏曲名段、勾画脸谱的技艺、进行模仿秀比赛等方式,以欣赏、熏陶为主,学唱为辅,让学生了解传统戏曲艺术知识 (包括剧种、剧目、渊源、流派、角色、脸谱、水袖、戏装、戏曲音乐、动作程式、戏曲作家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和博大内涵,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美的能力,陶冶审美情趣,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文化厅副厅长:戏曲进校园是为了熏陶
对于秦腔如何进校园,陕西省文化厅蒋惠莉副厅长认为,戏曲进校园这个举措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戏曲进校园必须有一定的师资力量,要有教材,要选取典型的唱段,还要易于学生接受。戏曲进校园不为会唱是为熏陶。■记者 高小雨/文李宗华/图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我最秦腔”总决赛 评出两个奖项
下一篇:大型秦腔历史剧《杜甫》亮相诗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