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京剧票友段位评授季即日启动

 


 评授京剧票友段位的活动中,组织者十分注重京剧优良传统的弘扬。图为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大师之子梅葆玖先生(中)与青少年票友(右)在电视舞台上。(资料照片)

 2011年《国粹生香——北京京剧票友段位评授季》即日启动。

    从2009年至今,在市领导大力支持、北京电视台领导积极推动下,这场已连续举办两季的大型戏曲活动,不仅为京城的票友们提供了一个公开挑战与展示自我的舞台,更让国粹艺术通过电视荧屏,飞入千家万户,在民间绚烂生花。两年来,1200多位京剧票友报名参加《国粹生香》,已有133人获得“京剧段位”,而先后参与过此活动的京剧名家也超过50名。

    一出票友唱响的梨园戏,何以赢得如此热烈的追捧?用评委之一,著名京剧艺术家赵葆秀的话说:“这样一场活动我们看到了一种热爱生活、执着顽强精神,无论是在台上表演还是在台下做人,票友带给我们太多感动。”#p#分页标题#e#

    电视搭台首开“段位赛”

    “现在的票友太幸福了,以前我们只能组个团自己唱,过过戏瘾,哪里有‘段位’这么一说。”当年在北京电视台《国粹生香》第一季活动的启动仪式上,著名导演、资深戏迷郭宝昌曾这样感慨。而他所提到的“京剧段位”,正是《国粹生香》活动的创新之处。

    《国粹生香》节目制片人兼主持人孔洁介绍说,活动首创的“京剧段位”,参考了围棋、跆拳道等领域的“段位评授”原则,但更强调“低门槛、重参与”的理念。京剧段位共划分为五段,涵盖了京剧表演的各个行当,其中“一二段重在参与,三四五段逐步升级”。选手们可以根据自身水平申报相应段位,根据其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所展现的功力,由专家来予以评判,成功入段者还可以继续考段升级。

    “唱戏也可以分段位啦!”听到这个消息,连专家们都觉得新鲜,并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梅葆玖大师亲自为活动题词,谭元寿、孙毓敏、叶少兰、赵葆秀等大批京剧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和文化艺术界名人,或亲自担当活动评审,或齐聚授段大典。“这么好的活动一定要支持!”大家纷纷表示义不容辞。#p#分页标题#e#

    《国粹生香》第一次开门纳贤,就吸引了800多位票友前来报名。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其中既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稚气喜人的孩子,甚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选手。经过紧张的初赛、复赛,最后共有63名选手成功进入电视舞台段位评授环节。

    2009年岁末,《国粹生香》节目在北京台连播六天,好评如潮。六期节目取得了平均1.47%、单期最高2.33%的收视佳绩,创下戏曲节目的收视新高。2010年举行的《国粹生香》第二季活动,还增加了网上赛区,同样受到广大戏迷的热捧。如今,在票友圈里提起《国粹生香》,大家都是会心一笑:“哦,考段位!还可以上电视唱戏呢!”

    一封来信成就梨园盛会

    票友们或许并不知道,这样一出有声有色的梨园盛会,源于北京电视台收到的一封观众来信。

    写信的观众曾是一名体育工作者,也是一位京剧爱好者。他在信中建议,电视台可以模仿围棋段位的设置,为京剧票友评授段位。这个别出心裁的想法立即打动了孔洁。“评授段位从根本上颠覆了原有票友比赛中你输我赢的性质,淡化竞争的同时,更强调自我挑战。”孔洁分析说,“这样既可以提升百姓的参与热情,又对多年来醉心于国粹艺术的票友们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树立了艺术人才的示范和标杆。”#p#分页标题#e#

    但是,京剧的内容博大精深,行当又十分广泛,流派甚多,如何设计出一个科学的量化评判标准,成为摆在节目主创者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为此,孔洁遍访了京城的各位戏曲名家,又前往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等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士促膝恳谈。随后,又邀请了孙毓敏、赵葆秀等几十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参与论证,才最终确定下各个段位的评判标准。

    有了底气,孔洁进一步大胆想象:能不能把这个活动打造成为一个“以国粹为平台的综艺节目”?“要展现、推广京剧的魅力,不能上来就唱一整出的老戏,我们完全可以用更生动、活泼的综艺化形式,潜移默化地让大家亲近京剧。”

    于是,《国粹生香》有了明星助阵和专家指导,有了华丽的凤冠舞台和时尚的网络赛区,还有各种花絮插播:从选手学戏的趣事到家人朋友的鼓励,台前幕后的故事一一呈现在荧屏上。丰富的包装手段,让这个国粹新平台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立体感。一个个平凡而鲜活的人物,一段段生动而感人的故事,不仅讲述了京剧票友们自己的戏梦人生,也打动了那些平时对京剧不甚了解的普通观众。


 #p#分页标题#e#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