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在校友王路的眼里,与现在社会人们的浮躁不同,那时的学子们都真正将艺术当成一生追逐的目标。
年长一些的老成都还会依稀记得,上世纪70年代,浣花溪畔、草堂寺旁,有着一所成都市五·七艺校。这所目前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的前身,虽然只存在了短短4年时间,但却培养出周春芽、程丛林、田旭中等蜚声国内、国际的知名艺术家。这样一批“50后”的成都“绝版”老文青,在40年之后,终于大规模聚首参加本周六教师节当天在华阳举行的成都五·七艺校40周年庆典。
“绝版”校史
建校源于样板戏人才奇缺
学校川剧班学生、市川剧团退休演员王路老师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末,成都一批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被打倒,或是被下放到工厂劳动改造,文艺工作面临断层的危险,一个直接的影响是演“样板戏”的人才奇缺,“全国都这样。”
于是,由当时的市文化局牵头组建的五·七艺校应运而生,招的全是各中学顶尖的文艺苗子,“那个阵势,比现在的超女还凶。”王路回忆说,跟现在好多娃娃被迫去学音乐、绘画不同,当时招进来的同学们“个个都真正有艺术天赋”,也把艺术当成了自己一生追逐的目标。
学校颠沛流离只存在四年
1971年学校成立时,一共设立了京剧、川剧、歌舞、杂技、话剧、美术6个班,学生一共300多人。整个学校运转的4年,也是颠沛流离的4年。王路回忆说,他们先后在原华西医大、龙泉、原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以及原市委党校学习和生活过,最后才固定在草堂校区,条件一直非常艰苦。
在地质学院时,学校不论男女生一律打地铺,女生宿舍还数次发现陌生的大脚印;在市委党校时,学员们只能在花园、过道里练功,下腰、劈叉,“天天痛得惊叫唤”;而在龙泉山上时,远远望着成都市区的灯火,大家会一起轻声唱起改编过的《远飞的大雁》:“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捎封信儿到成都啊……”情到深处,坐在自家客厅中的王路,也不禁轻轻哼唱起来。
“绝版”弟子
遍布全球 大腕“起堆堆”
著名艺术家周春芽,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程丛林,成都画院原院长、著名书法家田旭中,成都美术学院教授翟幼林,川大艺术学院舞蹈系教授、著名舞蹈家张萍,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羊……这些从成都五·七艺校走出去的学生,都将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前来参加学校40周年庆典。
“一晃40年了,五·七艺校还没搞过真正的校庆,所以这次能联系上的所有学生、包括我这样的教师,都希望能隆重地组织一次。”说话的是原成都五·七艺校美术班老师,71岁的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万启仁。定居在三圣乡画家村的万老,是本次校庆真正意义上的发起人。万启仁告诉成都晚报记者,根据目前报名的情况,已确定将有200多名校友从美国、加拿大、德国、斯洛伐克、日本等国家以及国内各大城市聚首成都,这次40周年校庆,盛况空前
排练节目 个个“宝刀未老”
事实上,为了筹备本次校庆,6个班分别组织了节目汇演,并于9月5日进行了联排。在成都五·七艺校的搜狐校友录里,校友们以生动的文字和图片记录了联排当天的情况。这群已年过半百的老文青们,在操练起自己追随了半生的绝技时,仍然个个“生龙活虎”。负责写活动简报的校友陈旭说,联排中杂技班的女同学整体亮相,“身材个个保持得完好,腿功更是了得,简直是运用自如……美女们再现当年英姿,我的手都拍痛了,声音都吼涩了。”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国学表演迎中秋 留学生上台当演员
下一篇:时代精神与审美品格的诗意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