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台政策支持戏曲传承 陕西百万重奖戏曲创作

   “基层有很多优秀的戏曲人才,你想把他招到剧团来,可是按规定,招一个人要有学历、得有专业背景。很少有人能完全符合条件。”这几年一直为戏曲人才发愁的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主任李鑫,在接受西部网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人才难得”。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包括“特人特招,特事特办”这样的人才引进措施在内的多项优惠政策,在李鑫看来,这些政策或将解决戏曲传承发展所遇到的人才难题。

  戏曲人才有望“特人特招”

  李鑫强调,人才是戏曲传承发展的基础,如何发掘人才,是包括秦腔在内的陕西传统戏剧所面临的首要挑战。但李鑫坦言,这些年文化系统在基层发掘了不少人才,但因为体制机制的原因,他们一直和专业剧团无缘。

  “迫于生计,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得不放弃戏曲艺术道路,确实太可惜了。”李鑫说,“有一家单位,拿一份稳定收入,有人愿意来了,才能谈传承发展。”

  除了“特人特招,特事特办”,《通知》里还提到了“扩大职称审范围”,“切实保障戏曲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权益”等一些列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在李鑫看来,这些政策如果尽快落实,对于从业者来说,不仅意味着收入提高,“有了职称,有了编制,很多人就会觉得终于被国家和社会承认了,也有了尊严。”

  陕西百万元重奖戏曲创作

  除了在培养人才方面做了许多详细的规定,《通知》对戏曲的创作、演出、生产等环节也做了规定,目的都在意解决戏曲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改善这个行业的从业环境,让搞艺术人的不再为生计发愁,得到和付出相匹配的收入和尊重。“国家给了保障,也希望从业者可以真正的扎下去,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奉献更精彩的演出。”李鑫补充到。

  据李鑫介绍,2012年底陕西省曾经出台过类似的扶植政策,可以说是对《通知》的率先实践。比如2013年至2014年,陕西省文化厅共安排省市县三级演出单位的演出3000余场,2015年省级政府购买公共演出场次更是将超过2000场;比如对列入省级重点创作剧本的,将给予创作人员5万-10万元的前期资助;再比如对列入省级重大文化精品的秦腔剧目,将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作及排演资助。

  因为这些率先实践,这些年陕西在戏曲传承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也从一些不足中戏吸取了教训。在李鑫看来,这些对于《通知》在陕西的落地,都将起到一定的帮助。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