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夺印》“坏分子”原型失实 法院裁定侵权

   根据50多年前《人民日报》通讯故事《老贺到了小耿家》改编的革命题材电影、剧目《夺印》曾风靡一时,反面原型高邮人耿景宜因此受到牵连入狱。上世纪80年代初,经有关部门复查,《老贺到了小耿家》报道内容失实,遭冤枉的耿景宜被平反。可就在两年前,耿景宜后人发现,中国评剧院通过电视台等渠道仍在公映评剧《夺印》。耿家后人以《夺印》侵害名誉权将中国评剧院告上法庭。最近,扬州市中级法院终审裁定,中国评剧院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2万元。日前,中国评剧院履行了该判决。

  蒙冤

  50多年前一篇报道把他写成坏人

  法院提供的材料显示,耿景宜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高邮、宝应、兴化三县通讯员,后任胜利乡乡长兼教导员。1945年因病自动脱党,此后在高邮老家务农。耿景宜的老家叫“小耿家”,当地大部分居民都姓耿,由于耿景宜在耿姓村民中辈分较高,且还参加过革命工作,因而很受当地人尊重,享有很高威望。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1960年,当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一篇题为《老贺到了小耿家》的通讯报道,耿景宜被写成拉拢腐蚀干部的坏分子,专门阻碍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同时还直指耿景宜是党的叛徒,是“自首”叛变的变节分子等。报道刊出后不久,耿景宜就被当地公安机关以腐蚀干部罪逮捕入狱。后因身体原因,被保外就医,不久去世。

  受屈

  报道被改编成剧目并全国公演

  在当时那个年代,《老贺到了小耿家》报道刊出后,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耿景宜因此锒铛入狱,连他的妻儿也大受牵连,在政府任职的子女被停职送回老家务农。由于该报道故事性强、戏剧冲突较大,先是被改编成扬剧《小陈庄风波》,后又被拍成电影《夺印》,中国评剧院还改编成评剧《夺印》,在全国范围内公演。

  根据《老贺到了小耿家》一文改编的电影、评剧《夺印》虽然将“小耿家”改成“小陈庄”,把耿景宜写成陈景宜,且并未指明事发具体地点。不过,由于《夺印》中多个细节都能和《老贺到了小耿家》一文对应起来,该剧目在全国公演、公映后,高邮当地人一看就知道说的是耿景宜,并由此对耿景宜一家产生敌意,多次批斗其家属,让他们一家人饱受冤屈,在当地抬不起头。

  平反

  经核查发现报道失实,罪名终被撤销

  耿景宜因一篇报道入狱后,妻子王菜瓜无法接受,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要求彻底调查此事,但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尽管如此,王菜瓜坚持为丈夫鸣冤,一有机会就向上反映。在她的坚持下,事情终于再次出现转机。

  1981年,经上级批示,高邮组成案件调查组,对耿景宜案件进行复查。调查组发现,当年报纸刊载的《老贺到了小耿家》一文中,对耿景宜叛党、拉拢腐蚀干部等多个细节描述失实。同年,高邮检察院作出《关于耿景宜申诉案件的复查决定》[邮检字(81)第1号],撤销耿景宜反革命拉拢腐蚀干部罪,并为其平反。当年1月,江苏省委机关报还专门以“耿景宜20年沉冤平反”为题对此事做过报道。扬州报纸对进行了报道,还原真相。

  状告

  评剧《夺印》仍公演耿家后人愤然起诉

  真相大白后,耿景宜的罪名被撤销,《老贺到了小耿家》一文也被证明报道失实。但根据此文改编的电影、评剧《夺印》还在公映、公演。2012年前后,耿家后人从网上发现评剧《夺印》在公演,以耿景宜为原型的反面角色仍被扭曲为极端丑恶的坏分子。他们难以接受,找对方沟通,希望能停止公演。经过交涉,中央电视台停播了,然而演出单位中国评剧院并未接受耿家后人的建议。

  多番交涉无果后,耿家后人以侵犯耿景宜名誉权将中国评剧院告上法庭,请求判处被告停止侵权、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他们提供的证据显示,2009年到2012年间,评剧《夺印》在中国评剧大剧院、通州影剧院等地频繁演出。

  判决

  终审裁定《夺印》停止演出并赔偿2万元

  高邮法院受理此案后于2013年进行审理。作为被告的中国评剧院并未到庭参加庭审。法院依据耿家后人提供的相关证据,一审认定被告中国评剧院侵犯原告名誉权,判处中国评剧院停止侵权行为,并在扬州范围内消除影响,同时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2万元。

  中国评剧院不服判决,向扬州市中级法院上诉。中国评剧院辩称,评剧《夺印》是老一辈艺术家改编创作的经典剧目,凝聚了一代艺术家的心血,不管在唱腔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有很高的价值,因而不忍心将该剧丢弃。最近,扬州中院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目前,中国评剧院已按判决要求,停止侵权行为,支付了原告精神抚慰金,并在扬州登报澄清。

  追问

  没用真名也没指明地点为何还侵权?

  在二审环节,中国评剧院辩称,虽然《夺印》改编自《老贺到了小耿家》一文,但其中人物姓氏已作变动,耿姓被化成陈姓,“小耿家”也被化成“小陈庄”,地名也只含糊称里下河一代,并未具体指明发生在高邮。因而,评剧《夺印》并不构成侵权。

  “这个要结合历史去看,不能单独去作定论。”法官解释,评剧《夺印》从《老贺到了小耿家》一文改编,当地政府相关文件已证实该文内容失实,耿景宜是被冤枉的,且已被平反。《夺印》反映的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小陈庄生产大队发生的事情,其主要人物和《老贺到了小耿家》一文中人物均能一一对应,剧中采用了谐音与混同的手法,且大部分细节相同,足以造成与现实生活中真人姓名、真实地名同样效果的事实。中国评剧院2012年公演的评剧《夺印》,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戏内容相同,无实质差别,该剧仍将人物作为反面角色进行塑造,显然构成了侵权。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