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与生活方式
京剧的盛衰话题持续很久了。 在我看来,这个话题并没有因此而深入。原因是,从我个人的体会而言,是没有联系人文生态去观察。人文差不多像自然,类似第二自然,有它自己的生态。人文生态里的一个品种,或一类品种的存亡,决定性的是产生那个品种或那类品种的生活方式在,还是不在了。以京剧来说,其实一种生活方式不在了,因此京剧这个人文品种就枯萎了,虽然有心人常施肥,勤浇水,这个品种还是不能回复强旺,于是有关京剧的文字就总是有着暮音唏嘘,昔日年华的感叹。 两百多年前的徽班进京,又得当朝权力者的青睐,它引起的是京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满清对本族子弟的戒律算是严的,一个八旗兵,是不能经商的,他每月领的饷银,够吃,够穿,够住,余下的,够提笼架鸟,够听个戏,够喝个花茶。架鹰走狗,古董字画,是上一层人的奢侈,一般旗兵不太有能力消费。而听戏,是最吸引旗兵而且力所能及的娱乐。逐渐地,因为有闲(只许闲着),听的戏多,社会上开始形成为数众多的专业听众。这些专业听众监督检验着京剧的演出质量,京剧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焉能不繁荣?不过从另一方面看,京剧唱词比起昆曲唱词的不讲究,也说明了听众虽然专业,但文化知识水平仍保持在俗世层面。明杂剧的创作者是文人,例如汤显祖作《牡丹亭》,唱词雅到一般旗兵听不懂,只有纳兰性德一类的满军旗贵族或曹雪芹一类的汉军旗文人才会欣赏但满清一朝,没有讨论过昆曲为何衰落。至于宋代勾栏瓦舍里的戏,明朝人也不讨论为何衰落。 再举例说明一下生活方式。电影和体育运动在美国,是一种生活方式。你不知道昨天的首轮电影或不知道昨天的球赛,你基本就被你的同事“开除”了。你等于自绝于社会生活。中国电影是目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或内容吗?如果不是,中国电影的惨状就一点也不奇怪。演唱会是中国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吗?你的朋友能容忍你不知道某某歌星吗?如果不能容忍,它差不多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了。 京剧在近百年前,就是都市一般人的一种世俗生活方式。谁有能力恢复一种逝去的世俗生活方式?尤其在几乎见不到中国人穿中国服装,民工都穿着西服爬脚手架的今天。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