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评弹也能玩“众筹”

  王洪(资深评论人士)

  提起评弹,多数人会想到书场。可近日笔者参加的评弹剧本《林徽因》朗读会,却打破了这种既定印象。

  朗读会上,庄凤珠、沈世华、江肇琨等一批江浙沪评弹名家,以软糯乡音和非凡功力,以“一代才女”的个人情感为线索,动情演绎了林徽因那段华丽的人生和所处的那个年代。而这样的朗读会,业界还是头一遭。上海评弹团以即将推出的《林徽因》为突破口,不仅在融资模式上采用了时下十分流行的“众筹”模式,在创作上也搞起了“众筹”,打破原有编剧演员共同完成作品的模式,锻造创作新平台,让多元视角进入创作过程,革新剧本创作方式。

  评弹作为江南传统曲艺样式,日渐式微已是不争事实。“众筹”评弹新作,与其说是创新融资形式,还不如说是吸引更多有识之士来关注评弹艺术,让评弹这个古老艺种和“非遗”财富,在新生态中生长。无论何种艺术表现形式,出路都在于市场认可,剧本是否接地气,是否符合观众的胃口,只有通过检验才能知晓,这也是举办“剧本朗读会”的初衷。为此,朗读会邀请文学界及戏曲界专家,就剧本文学性、艺术性与剧中人物形象,搭脉对症开方,集思广益充实剧本内涵,让剧目更适应如今观众的口味。

  陈云生前说过:新书三分好,就要给掌声。创作《林徽因》历经三年,四易其稿,非常值得期待。今后的申城舞台,又将多出一部评弹艺术的精品力作。

  评弹并非老年人的艺术。评弹如何去吸引青年观众和大学生,去吸引城市中的“慢生活”人群,值得每个喜欢和关心评弹艺术的人去思考。以评弹剧本《林徽因》为例,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林徽因在建筑上的贡献,还很好地引入了其在诗篇上的造诣,给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林徽因。此外,通过创造全新的动漫卡通衍生品,微信微博与观众互动,举办演员网络票选等活动,让观众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其中。用秦建国团长的话来说,剧团虽然从剧本开始,但依靠编剧、朗读会、演员“三度创作”,力求走近更多的观众群体。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