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娃”在深圳已是赫赫有名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二小的京剧练习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脆亮的唱腔,唱的是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4月21日,记者在这里观摩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京剧课”。   前不久,教育部决定在包括广东深圳在内的10省市开始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深圳市宝安区早在4年前就把京剧搬进了小学课堂,现在,宝安区西乡二小的“京剧娃”在深圳已是赫赫有名。今天,记者就来一探究竟。   学过京剧的孩子大不一样   练习室里,10多名年龄7到11岁的小女孩,一个个杏眼圆睁,挺胸抬头,有板有眼地学唱着京剧选段;一举手,一投足,都充满了京剧韵味。   在教室的另一边,记者看到,该校音乐老师王佐东正在辅导几名女同学走圆场步,“嗒、嗒、嗒、嗒……”伴随着辅导老师嘴里发出的急促节奏声,学生们绕着教室用脚尖走起了圆场碎步。   “用脚尖走步,只要脚动,身体、手不要动。”王老师嘴里一边喊着,一边动手纠正同学们的动作,“注意眼神,眼睛跟着手走。”走了两圈,见有些同学的动作有点走形,王老师马上提醒。   “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学过京剧的孩子与没学的有很大区别。”王老师边辅导学生边对记者说,“学过京剧的孩子精气神都不一样,出操时与别的孩子站在一起,京剧班的男孩子们个个显得气宇轩昂,英俊挺拔;女孩子则个个亭亭玉立、气质高雅,让人看了特别舒服。”   一字一字练发音   记者看到,走完圆场步后,男生接着又开始了一段棍棒组合练习。“皮猴”、“提抢花”、“大刀花”、“背弓花”……耍得让人眼花缭乱。这都是猴戏的基本招式。该校前不久被北京戏曲职业学院录取的郑高陆同学,在天津举行的首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上,就是凭着一出猴戏《闹天宫》获得了“十小名票”第四名而被艺术院校挑中的。   提起西乡二小的拿手戏——猴戏,马蒂沙老师如数家珍:“郑高陆是我们培养的第一代‘猴子’,现在,第二代‘猴子’、五年级的庄志雄和第三代‘猴子’、三年级的欧志召都已经练得像模像样了!”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