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声腔气豪迈,一板一眼韵味长。这一唱唱得人血脉贲张,这一唱唱得人豪气满腔……”4月12日、13日晚,京剧现代戏《风雨老腔》由一段极具陕西地域特色的唢呐独奏领起,在西安人民剧院全新亮相,赢得现场观众持久的掌声。
这是陕西省京剧院为备战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推出的作品,体现了陕京人不断打造艺术精品的责任与担当。正式演出前,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前往陕西省京剧院排练厅观看排练并表示,与之前相比,这一版《风雨老腔》提升了一大步,是一部接地气、彰显陕西京剧实力的优秀之作。希望大家在以尚长荣为代表的国家级艺术专家的指导下,再接再厉,振兴陕西京剧,助力陕西文化走向全国。
“八年一剑”潜质堪挖
“水龙含泪发誓愿,一生一世把老腔传。抛弃狭隘门户见,不分洪班和李班。任凭风急浪又险,我也要乘风破浪,高唱老腔,把老腔精神一代一代永相传。”陕西省京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张强扮演的李水龙在全剧末尾处一段酣畅淋漓的演唱,道出了民间艺人对艺术的坚守。
“除排练外,在北京、武汉,我已经两次看过《风雨老腔》。”京剧名家尚长荣表示,该剧选材新颖、角度特别,以老腔李家班社第五代传人李根生之子李水龙隐姓埋名潜入洪家班舍,以期查明其父在“影子王”擂台赛中离奇败北、泣血身亡的真实原因,决心替父报仇为故事脉络,讲述了旧中国穷苦艺人的悲欢离合和崇德重义。
《风雨老腔》将民间戏班子的生存与艺术追求相融合,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展现了老腔传承的风雨历程,歌颂了忠、孝、义等美德,弘扬了敬业、友善、担当的时代旋律。该剧2008年一经面世就在当年的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上摘得优秀剧目奖;2010年12月,该剧赴京参加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受到观众和媒体关注;2011年,获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参演剧目奖。
多年来,陕西省京剧院从未停止对该剧的打磨,也正是这份执著,让不少艺术家乐于加盟,携手完成对《风雨老腔》的大幅提升。国家一级编剧谢艳春、谢迎春对一万字的剧本三易其稿,精雕细刻,在更加细致地挖掘人物内心的同时,大胆地做“减法”,使得剧情更加紧凑,冲突更加激烈。戏曲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朱绍玉已经在西安住了一个多月,这远远超过他平素对一部戏一线指导的时间。在他看来,此戏就像一口高品质的油井,具备挖掘的内在潜质,而他也大刀阔斧地对全剧的音乐、唱腔进行了重新调整。
“京、秦融合”创新提升
对于《风雨老腔》,刘宽忍比一般人更为熟悉,因为把老腔艺术地搬上舞台,正源于他多年前的创意。在刘宽忍看来,这一陕西的小剧种与国粹相结合,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在京剧的舞台上,展示陕西老腔的风貌,实现了‘京’与‘秦’的融会展现。”作为本剧的艺术指导,尚长荣认可这种融会,并且表示,就京剧的形成过程而言,本身就是融合融会的产物。几个兄弟剧种声腔艺术的融会,会比一个单一剧种更具有丰富多彩性。这种“拿来主义”对于《风雨老腔》同样适用,剧中人物的几声吼,透露出浓浓的老腔味。京剧和老腔这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交融、交相辉映,以京剧的表演形式再现老腔艺术的浑厚古朴,能让大家在京剧的旋律和细腻精致的表演中感受秦风秦韵的粗犷坚毅。
“2015年,《风雨老腔》被陕西演艺集团列为备战‘十一艺节’的重点剧目重新打磨,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原中国剧协主席、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尚长荣先生担任艺术指导;戏曲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朱绍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顾威,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金长烈及裘派京剧表演艺术家陶军,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张云,知名导演王翼、童强等业界大腕加盟,从编剧、作曲、舞美、灯光、服装等方面全新提升,从而让《风雨老腔》的艺术呈现更加完美。”陕西省京剧院院长张平业介绍。
作为剧中李水龙的扮演者,张强明显感觉到了人物的丰富性。他表示,此前版本中的李水龙是一个一心报仇的愣头青,而如今多了理性思考与探寻,入情入理地展示出其内心的疑惑与斗争。朱绍玉说,本次编排,京剧的行当更加齐全,新加了花脸,色彩更为丰富。他同时强调,京剧姓“京”,注重从传统京剧声腔中找灵感,移步不换形,融会不是大杂烩,是保有各自特色的无缝链接。无论是花衫、老旦、老生,还是花脸,依据演员特点大量运用二黄和反二黄等,声腔丰富,几位主演都有好听的成段演唱。
在音乐方面,为了突出“秦味”,源自华阴老腔的主要腔调——拉坡调的主题音乐贯串全剧并发展变化,既增强了地域特色,又与京剧音乐形成对比。结尾处“天茫茫,地茫茫”的主题歌,同样是综合京剧的唱腔和老腔的拉坡调而成,让二者深度交织。
“一棵菜”精神为京剧树旗
“京剧不是老态龙钟,京剧极具包容创新性。水袖都能说话,就看我们演员如何用好程式……”4月2日,在陕西省京剧院排练厅里,尚长荣评戏说戏,希望大家带着智慧苦练基本功,向全国展示陕西京剧人的风采。“接地气,动人情,观众才能喜欢。”尚长荣告诫全体演员,要打动观众,先要打动自己,包括乐队在内,要时刻倾注情感。
“尾声处没有戏,但我们的眼神当有戏;现代戏不要程式化,要化程式;文、武戏都是吃开口饭,嘴里的功夫要加强;在台上严肃认真,不是先皱眉头,做痛苦状;用喉莫伤喉,烟酒忌过量……”尚长荣等老艺术家事无巨细的指导,提升的不仅是剧目本身,更是演员的艺术修养。他号召陕京人发扬“一棵菜”精神,相互配合、相互聊戏、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无论场上场下,对于自己生活工作了32年的陕西省京剧院,尚长荣毫不掩饰自己的偏爱:“我多么希望咱们陕京能多出人、多出戏!”
张平业表示,《风雨老腔》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全力支持,从全剧节奏调整、音乐编排,到演员的声腔吐字、字幕配合等,指点之细之深,着实让人敬佩感动。加盟而来的艺术家,当他们得知陕京人拿着低于许多京剧同行的工资,却不断地在艺术创作和惠民创新上下功夫,不但京剧行当齐全,乐队的文、武场均拿得下,还坚持做好的京剧、好的京剧人时,更是鼓励全体陕京人“磨砺扎实的基本功,在台上放松地用”,扛起“西北京剧”的头号大旗。
刘宽忍表示,西安演出之后,《风雨老腔》将在全国巡演,边演出边提升。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