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五月里格黄鱼六月个鲞,白里格透黄新又鲜……”11月20日,悠扬的曲调回荡在武义县壶山小学的多功能大厅里,改编自传统婺剧的校园版《白鲞娘》正在上演。老剧本,新唱法,戏词唱腔更加浅显易懂,演出过程中设有互动环节,“浸入式”的戏曲教育课让现场450多名学生既看得津津有味,又学到了戏曲知识。
《白鲞娘》作为原武义婺剧团当家戏,在当地老戏迷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今年6月以来,武义县文化局、教育局等部门依托该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平台资源,将这出戏进行了改编,校园版《白鲞娘》风格更活泼,中间穿插一些戏曲小知识,以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该戏于日前开启了20场校园巡演活动,场场反响热烈。
武义是戏曲大县,有近千名专业人才活跃在各地戏曲舞台上,武义职技校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开设婺剧专业的学校之一。近年来,为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该县大力整合戏曲资源,组织专家对一些经典戏曲进行改编,并在全县各中小学推广,新戏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契合受众的兴趣诉求。“老戏新唱、以演代教的戏曲教育课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捧,今明两年内我们计划组织新编戏曲校园巡演50余场,供两万多名学生欣赏和学习。”该县文化局负责人表示。
“戏曲原来这么有趣!”看完动漫版《取金刀》后,壶山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涂静兴奋地说。武义昆曲《取金刀》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展现了宋朝杨家将的爱国精神,该县于去年10月对其中大闹山神庙片段进行艺术加工,录制成孩子们喜欢的动漫形式予以推广,并安排专业人员现场演示“变脸”等绝活。大屏幕与现场表演相结合的表现效果,一时间吸粉无数。
“艺术需要土壤才能生长。如何让传统戏曲被孩子们更好地接受?武义通过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戏曲搬上校园舞台,打造出了金华戏曲演出进校园的一个样板。”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朱元昊评价。
武义新编戏曲在校园播下艺术种子,同时也挖掘了一批极具表演天赋的戏曲苗子。该县婺剧新星央视频频“刷脸”,在省内、外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其中壶山小学阮登越、实验小学王晨宇先后斩获全国“小梅花”金奖。武义这片丰沃的戏剧土壤还孕育出了“梅花奖”得主杨霞云,“白玉兰奖”得主楼胜等一批优秀青年婺剧演员。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