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戏曲现代戏发展“把脉”


近日,50多位戏曲剧作家、导演、作曲家、戏曲理论家相聚上海,对中国戏曲现代戏进行深入探讨,为戏曲现代戏的发展出谋划策。

戏曲现代戏是指表现清末民初至现代社会生活的戏曲剧目。20世纪初,在进步思潮的推动下,一些有志之士对戏曲进行了大胆改革,用戏曲的形式反映当时社会的新思想、新生活、新人物。梅兰芳创作演出了《孽海波澜》《邓霞姑》《一缕麻》等时装新戏,评剧的《杨三姐告状》、秦腔的《三滴血》等都属于有影响的现代戏。新中国成立后,戏曲现代戏创作不断探索,取得很大成绩,创作出评剧《刘巧儿》、沪剧《罗汉钱》、豫剧《朝阳沟》、京剧《红灯记》等一大批经典性剧目,初步形成了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审美体系。

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现代戏?在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戏曲学会、上海戏剧学院于日前举行的“戏曲现代戏创作高端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问题,贡献良策,为戏曲现代戏发展“把脉”。

著名编剧陆军希望现代戏的编剧要做到:核心冲突不能假,核心情节不能假,人物性格与情感的发展逻辑不能假,这样才能创作出令人信服、引人入胜的优秀戏曲现代戏。

戏曲理论家朱恒夫教授认为,戏曲现代戏是应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戏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就文艺接受的规律而言,人们更喜欢反映现当代生活的现代戏。现代戏的“现代化”,就是要表现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抒发当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切合时代的美学趣味。在形式上,需做到宾白诗歌化、动作与神情身段化、唱腔时代化。

与会专家建议,在国家层面进行戏曲现代戏实验,每年在经过反复认证确定三五个剧目的基本框架后,遴选几个有现代戏资质的剧团,以此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调集编、导、演、音、美等人才,从剧本创作、音乐制谱、表演方式、舞台美术等方面精雕细刻,不求速度,只求精品,以创作出人们争相夸赞、广为流传的优秀现代戏。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