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毛主席亲切接见我团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王秀玲
毛主席亲切接见我团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王秀玲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创建于1960年,是河南曲剧唯一的省级专业表演团体,素以剧目丰富、行当齐全、队伍精良而著称,涌现出了老一辈的曲剧名家张新芳、王秀玲、李金波、耿庚辰、谢禄、高桂枝、周玉珍、李振乾、胡希华等,多年来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青年艺术家刘青、杨帅学、方素珍、李杰、刘艳丽、侯庆祥、邱全福、项英、李卫红、李亚军、张付中、尚小双、付和尚、张爱琴等。多次参加全国性文艺演出活动,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及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1]

简介

  2012年,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河南省曲剧团划转为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在“三并举”(现代剧、传统剧、新编历史剧三者并举)原则指导下,排演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七部委(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人口文化奖”、河南省人民政府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国家级大奖。多部剧目被拍摄成电影,近60个剧目分别被中央和省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或拍成戏曲电视片。一大批优秀青年艺术人才茁壮成长。一级导演李杰获第9届“文华导演奖”、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导演奖”;一级演员杨帅学、方素珍分别获得第20届、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一级演员李亚军获得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表演金奖”。连续三年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深受宝岛台湾观众好评。2012年曲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国际戏剧节,受到海内外观众欢迎。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乐队在近二十多年戏剧大赛中,连续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伴奏奖。

  2006年,受国务院艾防办、国家卫生部的委托,携《飘扬的红丝带》一剧共在北京、甘肃、内蒙古、辽宁、吉林、广西、贵州等十六个省、市、自治区45个市、县、区演出55场,行程近4万公里,十几个省市的二百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2006年曲剧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河南省慈善总会授予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为“爱心艺术团体”荣誉称号。2014年,《老鼠嫁女》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在美国国际戏剧节荣获“最佳集体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大奖。2014年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开办曲剧本科班,我省18名青年演员被中国戏曲学院录取。河南曲剧在我国戏曲最高学府培养出了首批曲剧接班人。

演出剧目

大型古装历史名剧

  《陈三两》《风雪配》《秦香莲》《秦香莲后传》《寇准背靴》《屠夫状元》《卷席筒》《跑汴京》《荆钗记》《安安送米》《新版风雪配》《五女拜寿》《泪洒相思地》《王宝钏》《三错姻缘》《梨花情》《红娘》《九龄救主》《阿Q与孔乙己》《柜中缘》

现代戏

  《五福临门》《婚姻大事》《酷情》《情系母亲河》《飘扬的红丝带》《掩护》《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