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上海大剧院首度参与京剧制作 史依弘主演余隆指挥
《杨门女将》是上海京剧院的保留剧目,穆桂英也是史依弘的拿手好戏。
开幕至今已经13年的上海大剧院将以一部交响京剧为自己“庆生”。昨天,上海大剧院正式宣布,由大剧院艺术中心联合上海京昆艺术中心共同打造的交响京剧《杨门女将》正在创作中,将于8月31日在上海大剧院首演。这也是大剧院首次尝试制作京剧剧目。
昨天,包括交响乐作曲邹野和导演陈金山在内的主创正式亮相,由于主演是梅派青衣史依弘,《杨门女将》也成为上海大剧院“雅姿杰出女性艺术家演出系列”中首次展示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剧目。
交响乐为每个京剧演员的唱腔配音
事实上,《杨门女将》并非第一次交响化,之前包括李佩红版在内已有2次交响乐元素的尝试。而相较之前的版本,该剧主创们表示,此次交响京剧的音乐完全重新作曲,他们最大的努力在于音乐的真正融合。据悉,剧中交响乐演奏贯穿全剧始终,除了序曲、间奏曲等,交响乐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唱段,下半场40分钟的武戏也用交响乐替代武场演出时的锣鼓点。演出将由上海交响乐团演奏,余隆指挥。
《杨门女将》是上海京剧院的保留剧目,穆桂英也是史依弘的拿手好戏。由于之前已和上海交响乐团以及谭盾等有过多次京剧音乐方面的尝试,史依弘对于交响京剧有自己的深入思考:“我觉得现在的京剧演出形式应该多元化,不仅仅是针对喜欢京剧的观众,也要去发展观众。我觉得‘文革’以后,我们戏曲的音乐其实没有太强的发展,我们这个戏的最终目的其实是在音乐方面更强大它,能够让不了解京剧的观众走入剧场。”
作为该剧至关重要的部分,该剧的交响乐作曲邹野表示自己颇为“战战兢兢”。虽然在电影、电视剧、歌剧、交响作曲等领域都已颇有成就,邹野还是表示“京剧交响化不容易”:“京剧交响化是京剧‘走出去’和‘走下去’的重要尝试,但交响乐能否与传统京剧融合是个难点,这个戏是传统京剧,有很多固有的老腔,不同于样板戏,交响乐更应该去适应、去融合戏曲,不是去破坏原有的东西。”为此,邹野提出他在交响乐的全新创作上坚持“修旧如旧”的方针,“我要让老戏迷觉得原貌和韵味不变,音乐部分反而更加丰富了。所以我不取新的元素,而是努力熟悉每个演员的唱腔特点,为他们‘配音’。所以这个版本中,交响伴奏也有流派。”
为大剧院上演传统剧目寻找新定位
近两年,上海大剧院开始致力于民族艺术的推广,两届“京昆群英会”取得不小反响。京剧《杨门女将》也先后有两个版本在大剧院上演。
在如此众多版本的《杨门女将》之后,为何会再度全新制作交响京剧版,并请来上海歌剧院的班底为全剧重新设计了大制作的舞美,甚至作为大剧院周年庆典的演出?对此,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表示,上海大剧院在大力引进国内原创艺术之外,也在探索寻找“自制”原创剧目的道路。去年年底,上海大剧院版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诞生,为此次《杨门女将》奠定了运作的基础。
之所以选择《杨门女将》,也是因为这出经典剧目有非常好的艺术基础和观众基础。“京剧的改革与创新已是当下民族艺术前进的一个关键点,但改革和创新的道路都在摸索中,京剧《杨门女将》之前有改革的先例,大剧院首度参与京剧制作选择该剧,是在京剧新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一次有益的探索。”张哲说,“通过出资制作这样一台崭新的交响乐京剧,同时吸引交响乐和京剧这两大类的观众,也为上海大剧院在演出京剧等传统剧目上寻找自己的定位。”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大剧院版交响京剧《杨门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