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我们生活的土地上深扎着传统文化的根,先人的足迹和传奇以或隐或显地提示召唤着当代人的感触与深思。吉林市作协主席邱苏滨,在满载历史印记的土地上,每天走过的路,或许就曾经是某位先人走过的;她居住的地方,也曾经是先人的家宅;而她无意中接触过的人或资料,却与一段历史传奇息息相关。邱苏滨相信这种缘分,也把握了这种缘分。在与传统文化互动中,邱苏滨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种独特的关东风情以文学的形式活化出来。
当年的吉林首富牛子厚,是一个对中国京剧艺术极为痴迷、倾毕生精力与家族财力创办“喜连成”京剧科班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促使邱苏滨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创作欲望:还原。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以大家族风云、大财主创业历程为主题的很多,不乏力作,但像牛子厚这样为艺术而殚精竭虑、倾家荡产的人物原型,似乎并不多见。对邱苏滨来说,牛子厚是此类题材中的“独一个”。更为重要的是,邱苏滨要通过塑造“这一个”的牛子厚,为他找到在中国文化史上应有的位置。京剧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节,它经历了由盛而衰、重新兴盛、绵延至今仍生生不息的历程。这其中,牛子厚及其创办的“喜连成”功不可没。但厚厚的京剧史上,牛子厚几乎只化为淡淡的一笔“有一位财主牛东家投资”云云,唯有梅兰芳先生的《舞台生涯四十年》资料稍多且客观。作为与牛子厚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人,邱苏滨希望用小说这种让广大读者接受的形式,为牛子厚立传,写好写活这个不该被历史烟尘埋没的人物,让他以一种独特的精神和品质站立在当代。由此,长篇纪实小说《喜连成》从1879年牛子厚结婚写起,展开了一幅近60年的历史画卷,牛子厚及其家族历史的传奇故事,以及他们所带来的那个时代特有的信息,就这样活灵活现地向我们走来。
关东吉林独特的风土人情,是邱苏滨力图把握的另一种脉动。邱苏滨曾经研究和收集过许多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历史资料,一有机会就去实地踏查一番。而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外界对吉林这片土地的了解还有所局限。作为吉林人,邱苏滨觉得有责任、也有信心把它展示出来。恰好牛子厚及其家族存在的环境,也正是最具关东特色和风情的一种生活场景,所以,在写作《喜连成》中,这一理想贯穿其中,化作一种深入具体的表达。
当代作家应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邱苏滨写作《喜连成》时,对这一点感触尤深。作为小说人物,牛子厚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思维,既是作者赋予他的,也是其历史原型、时代背景所注定的。邱苏滨在具体的写作中,着重注意还原历史真实,也常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书中还有一个人物是算命的瞎子,邱苏滨最初的设计是通过瞎子的口,以谶语般的语言,将整个牛氏家族及个别人物的命运预示出来。但随后的创作却使她越来越强烈的认识到,要将周易等中国传统知识融会贯通地赋予人物,对写作者的文化素养有着太高的要求。邱苏滨认为,传统文化中不合时宜的东西,应予以否定。但作为中国作家,必须同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体悟者,才能在更深的根基中,赋予作品更深广的内蕴。
文化赋予写作者以表达的机会,时代则为他们提供动力。近年来,我省对文艺创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邱苏滨的创作灵感也随之被不断激发。她最近正在进行的长篇创作,定名为《福地》,以清末民初的关东吉林作历史背景,通过清代最后一任将军衙门及打牲乌拉衙门的由盛而衰,展示了作为满清“龙兴之地”和朝廷“后花园”的吉林独特历史风情。举凡皇贡的人参、东珠、鲟鳇鱼、松子、蜂蜜以及打牲丁的传奇生活,均跳跃在历史传奇中。辛亥革命前后关东吉林的风云变幻,在作品中,则以独特的视角,全方位地呈现出了一幅关东风土人情的“清明上河图”。
传统文化和关东人,始终相伴而生,在邱苏滨的笔下,汩汩勃发。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耿瑛小学时自编自演相声《抓特务》
下一篇:军民联欢庆“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