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卫生厅出人出戏的“精品之路”

8月3日晚,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排练,现代京剧《草原曼巴》搬上兰州金城大剧院的舞台。这是近年来,省卫生厅创新宣传模式,以舞台戏剧艺术传播行业文化、推动甘肃“文化大省”建设的又一成果。  

《百合花开》一炮打响

2008年,为了更好地唤起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想出了一个点子:拍一部戏,以艺术的力量唤起民众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理解和尊重,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艾滋病,远离艾滋病。

这个点子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认同和支持。随后,三方共同策划,决定由省卫生厅牵头,面向省内所有文艺院团,以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创排演出单位。经过一番角逐,定西市秦剧团胜出。

定西市秦剧团的表现果然不负众望:特邀著名编剧曹锐担任编剧,特邀我国著名导演韩剑英和著名舞美、服装设计师秦文宝分别担任导演和舞美、服装设计;特邀国家一级作曲家、省剧协副主席杨长春担任作曲配器;特邀甘肃三位“梅花奖”得主窦凤琴、周桦、边肖和全国戏剧红梅奖金奖得主窦凤霞、赵丹担任主要角色。全剧讲述了女主人公百合在丈夫等亲人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关爱下,与艾滋病魔抗争的曲折故事,歌颂了人性的真、善、美,展现了淳朴的乡风民俗,同时也融入了艾滋病防治的有关政策、知识。

强大的主创主演阵容让这部公益大戏《百合花开》一炮打响,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百合花开》香飘数万里,演出160多场次,观众达120多万人次,并摘取了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10年,在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作为国务院防艾办和卫生部艾滋病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重头戏,《百合花开》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卫生部有关领导盛赞其为传统戏曲形式宣传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典范力作。

多部大戏相继登台

延续《百合花开》的成功创排模式,2010年,省卫生厅邀请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共同策划,以秦腔这一传统戏剧形式,再现“提灯女神”黎秀芳的感人事迹。兰州大剧院中标创排现代秦剧《黎秀芳》。同年5月,作为庆祝“国际护士节”献礼剧目,现代秦剧《黎秀芳》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成功上演,并得到卫生部门和文化部门专家的共同好评。

同年,省卫生厅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文化厅、省文联及相关部门组织策划,灵台县秦剧团会同省、市3家文艺院团,联合创排了现代秦剧《皇甫谧》。该剧讲述了曹魏末年,洛阳名士皇甫谧淡泊名利、潜心钻研,用中医针灸为老百姓解除病痛,以毕生心血著成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的曲折故事。2010年9月,作为首届“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的压轴戏,《皇甫谧》在北京公演;今年,该剧又二度进京,在“相约北京·国际文化节上”精彩亮相。

近年来,我省卫生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2010年,省卫生厅决定再拍一部戏,宣传这些先进典型。2011年,省京剧团竞拍成功,取得京剧《王万青》创排权。为了将该剧打造成一部舞台艺术精品,省京剧团面向全国聘请了一流人员,参与该剧创排。该剧以“新中国成立60年·感动甘肃”100位人物之一的“红色医生”李贡和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草原曼巴”王万青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在自然环境恶劣的甘南草原,克服种种困难,为当地群众祛除病痛的感人故事。8月3日晚,该剧在兰州金城大剧院审查演出。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剧集艺术性、思想性、教育性于一体,已基本具备了搬上舞台正式演出的水平。

与此同时,讲述上古名医岐伯传奇故事的陇剧《医祖岐伯》,目前也进入创排阶段,中标单位庆阳市陇剧团已开始招兵买马。

一路巡演一路收获

“我们不光是把戏拍出来,还要演出去,这样才能达到宣传卫生工作、繁荣文化市场的目的。”省卫生厅宣传处副处长王倩介绍,省卫生厅牵头主抓的每一部戏都本着这样的原则:前期投入资金,支持中标院团拍好戏、出精品;戏拍出来后,由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联合出资,安排在全省巡演。同时,省卫生厅还积极向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局推荐这些剧目,多渠道争取进京演出机会,在全国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皇甫谧》先后赴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及省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巡演110余场,并两次进京汇报演出,观众超过15万人次。在演出过程中,该剧不断修改完善,在第四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获得多项奖项。

与此同时,每部剧目的创排单位也获益匪浅。曾经举步维艰的定西市秦剧团、灵台县秦剧团如今生机勃勃,演员们一路从山沟唱到北京城,唱得满心欢喜,扬眉吐气。《百合花开》在京演出期间,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在相关座谈会上说:省卫生厅主动与省文化厅等有关部门及文艺院团合作,联合创排了多部优秀剧目,并积极筹资,安排这些剧目在北京及省内外巡演,在生动宣传卫生政策、医务工作者光辉形象及甘肃卫生工作的同时,也为甘肃文艺院团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