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家带戏下乡伴奏的竟都是村民

大家,意为名家名人名角,更意味着赵钱孙李你我他。而艺术大家们的一线,每每指向最平凡的百姓和他们最生动的生活。通过《大家来一线》这个小栏目,我们的记者将跟随艺术家们走到田间地头,来到街道车间,记录文艺工作者回归生活、服务人民的点点滴滴。
本报讯 朝阳区黑庄户郎各庄村一个社区的胡同深处,一座装修颇有古典韵味的小院中,常常响起快板声,作为朝阳区极具特色的十几座文化大院中的一个,“快板刘文化大院”无疑是基层文化的缩影。昨天下午,北京市文联组织北京市剧协的多位戏曲名家走进这座闻名十里八村的院落,与基层文艺爱好者和村民交流座谈,北京市剧协秘书长杨乾武表示:今后,这样的“串门”将成为常态。
“快板刘文化大院”由被称为“快板刘”的刘世华和他的家人投资几十万建成,刘世华首先用他擅长的快板介绍了小院建成的前后,而朝阳区崔各庄乡的“援朝文化大院”的代表还现场演唱了京剧。在与艺术家的交流中,村民们称最希望的无疑是艺术家能亲临大院指导他们学戏,“没有老师是我们最苦恼的,我们唯一的途径就是听伴奏带,但应该怎么科学地发音、吐字却完全不知道。”杨乾武当场承诺:“你们今后如需请老师来辅导,都由我们出面,如需要费用,都由我们来解决。”一句话,引得现场村民起立鼓掌。随后,京剧名家迟小秋、昆曲名家史红梅、评剧名家王冠丽、曲剧名家许娣以及河北梆子名家王洪玲分别献上了各自的拿手好戏,而为他们伴奏的竟然是来自援朝文化大院的村民,村民们对不同剧种和曲牌的了解程度更是让艺术家直呼惊讶。北昆名家史红梅最后一个登台,演唱前,她简要介绍了昆曲的概貌与沿革,并演唱了最具代表性的《牡丹亭·游园》一折中的精华段落。
评剧无疑是远郊区县观众最喜爱的艺术形式,而这样的场面对于评剧名家王冠丽来说更是不陌生,已经第二次来到“快板刘文化大院”的她,再次见到这些淳朴和热情的观众,感到熟悉又亲切。“评剧是植根于乡土的艺术,所以借这样的机会与基层观众聊聊天,也算是接接地气。在基层演出,去过一次你就不能不来了,因为观众的气场足以感染你。”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