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骨子老戏” “自信”京剧力量

刘序脱下主持时穿的马褂,抹了把头上的汗,向记者回味起《三娘教子》里面“三娘”的那个拖腔:“看见了没有,刚才唱这个拖腔的时候,观众在底下跟着一块儿打拍子,这才叫真正的互动!”作为北京青春国粹联盟的骨干,刘序和周侗每周末都要组织和参加两出京剧演出。

成立于今年6月初的北京青春国粹联盟,由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组建,由北京大学等高校构成,每次演出从角儿到跟包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从10月中旬起,几乎每周六、日下午,北京青春国粹联盟都会在东四十条附近的青蓝剧场,安排两出青年演员担当主演的京剧。

对于北京的观众来说,这些被俗称为“骨子老戏”的经典京剧剧目,其中的个别选段在北京的其他舞台上,已经久违多年。  

对于京剧演员来说,最能反映基本功的,就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经典剧目——“骨子老戏”。“‘骨子老戏’基础到什么份儿上?演员得会‘骨子老戏’,就像你们记者得会写字一样!”刘序介绍说,“骨子老戏”是几乎所有学京剧的人开蒙的戏,人人都学唱,但不是人人都有演出的机会。因为在热闹非凡的文化演出市场中,京剧所占的份额并不大,即使是当红的角儿,每年能演出的机会也是有限的,更别提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演员。

“我们喜欢京剧,但不自己玩儿票(即自己演)自娱自乐,而是真的想为我们喜欢的京剧做点儿什么,那就是我们来跑腿,给青年演员和观众都创造一些了解相互培养的机会。到我们这个剧场演出的演员,都是专业院团出来的,都是在京剧大赛的金奖、银奖的获得者,还有个别国家一级演员,甚至还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理事周侗说。

“我们不是反对排新戏,但京剧得姓京,不能忘了真正的京剧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刘序不认为现代京剧创新是对京剧表演形式的丰富,反倒觉得那是对本土文化的不自信。

据介绍,目前占据北京地区京剧主流市场的剧目多为诸如《梅兰芳》《走西口》《廉吏于成龙》等新编戏,“骨子老戏”则相对罕见。“咱们京剧有钢琴伴奏的、有交响乐伴奏的,可现在这么多外国的演出团体,来咱们国家演歌剧也好、开演唱会也好,就没有一个加一把京胡或者加一把二胡的,人家为什么能坚持,咱们为什么坚持不了?”周侗说他们在青蓝剧场只排演“骨子老戏”,就是用实际行动表示对京剧这项国粹艺术的坚持。

北京青春国粹联盟以高校在校大学生为基础,但目前骨干还是周侗、刘序等几位三十岁左右的“老前辈”。除去周末,周侗还得去当他的建筑设计师,刘序还得去当他的电视台导演。只有周六周日,年轻的他们才有空把同龄人逛街看电影的时间用来跟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死磕。

“赚什么钱啊,还往里倒贴呢!”北京青春国粹联盟相关财务负责人说自己看到订票网上的售票平台,“那一片寂静,还是常让哥儿几个的心拔凉拔凉的”。他粗略给记者算了笔账:主演每个人能拿五百到八百,剩下的龙套、乐师也就一人一两百……目前每场演出的全部费用是一万二左右,每场都要赔几千块。

刘序认为争取观众,尤其是京剧的门外汉,并不是能够纯粹靠加大宣传力度或搞一些新奇特的营销手段就能实现的。“这是一个文化环境的问题,不是光靠我们就能完成的。”不过,他相信只要他们能坚持下去,京剧的市场不会培养不起来。“这种自信来源于我相信京剧这种文化的力量,所以我会坚守。”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