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筛选
-
戏曲传承需要“写新如旧”
近年戏曲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从中央到各地政府普遍重视,传承与发展也成为引人注目的关键词。 戏曲传承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平稳运行,逐渐深化、细化,例如很多剧种传统剧目的重排由折子戏、单本戏向连台本戏过渡,由传统经典剧目走向优秀剧目,力求尽可能保存传统、全面展示。2
-
-
探秘川剧脸谱
川剧是中国著名的地方戏曲,尤其以变脸闻名,其脸谱形式十分丰富,造型夸张而又严谨规范,通过色彩与眉宇的细微变化,刻画人物独特个性,展现出一种古朴狞厉之美。川剧脸谱造型十分精美,且寓意深刻。 “脸谱”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川剧名家张德成在《
-
-
“小戏节”应该成为戏曲界的“双年展”
美术界的双年展是美术行业的发动机,展品预示着今后美术界发展的趋势和浪潮。今年举办到第四届的小剧场戏曲节也有着成为中国戏曲界双年展的态势。在日前于上报集团举行的研讨会上,专家和学者为小戏节如何真正推进戏曲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图说:小剧场戏曲节作品原创昆曲
-
梅兰芳与卓别林
梅兰芳与卓别林的见面是在没期间,因为事先不知情而颇有点戏剧性。那是在梅兰芳抵达洛杉矶的当晚,他应剧场经理之邀到一家夜总会参加酒会,刚刚坐下,便看见不远处走过来一个人似曾相识,正思量着在哪儿见过此人时,剧场经理过来
-
-
借戏曲记录整个社会的变化
陈彦 对谈记者:成长 对谈嘉宾:陈彦(戏剧家、作家) 陈彦是一位游走于戏剧、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之间的作家。他曾经长期担任陕西戏曲研究院的编剧和院领导,创作了《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秦腔、眉户现代戏,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
-
-
戏曲艺术发展 万变不离其宗
福建一带,泉州是我最早到访的城市。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这里刚好在举办一场大型的综合演出。来之前,我的内心挺忐忑,认为京剧在北方知名度高、传播度广,受众也更多,但不确定在福建是否能同样受欢迎。不过,到剧场后我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现场观众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