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川剧《杨汉秀》启动复排
近日,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1周年,曾经闻名四川的精品力作现代川剧《杨汉秀》在四川广安启动复排。 现代川剧《杨汉秀》是广安人自编自演的本土红色文化经典剧目。此次复排,将在保留剧目核心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对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方面进行创新编排,通过灯光的明
-
准妈妈办准生证遭拒 被告知9岁结婚10岁生子
怀胎八月多,眼看孩子就要出生,郑州市未来路街道办事处居民李女士今日专程和丈夫一起去社区办准生证。但没想到,材料齐全的他们却无法办下证来。 名门世家社区查询计生系统显示,李女士9岁便已经结婚,10岁已经生有一个孩子,准生证没法办。 遭遇 郑州准妈妈被查10岁已生子
-
全国人大代表曾小敏:建立戏曲推广机制 让更多人接触戏曲艺术
全 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小敏接受记者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茜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杨茜 实习记者 刘艺萱)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政府应助力其传承发展,让更多人接触到戏曲艺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
-
吕育忠:提高文艺作品创作质量 满足人民新期待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 吕育忠 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初心,一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戏曲普查成果,展示地方戏曲独特的魅力,激发戏曲院团的潜力和活力;二是为了激发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善戏曲艺术整体的生存环境和戏曲从业者的生存状态,激发他们潜心
-
恭王府往事
2000年3月18日,谷牧再一次到了恭王府。那时候他已经是90多岁高龄了。老人站在府邸大门口,一字一顿地对两边的陪同人员说:“这个工作不完成,我没法向总理交代” 和着管弦丝竹,珠翠头面精光四射,粉面酡红的百花公主婉转唱着“莫将老梅来折损,待他乘月泄春光&rdq
-
传承版沪剧《芦荡火种》亮相常熟
传承版沪剧《芦荡火种》昨晚在常熟首演。该剧是沪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集合了沪剧在艺术创作上的所有优势,体现了沪剧扎根生活、关照现实、紧贴时代脉搏的剧种特点,曾相继被改编为现代京剧《沙家浜》以及各种地方戏曲作品,是上海沪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 《芦荡火种》
-
老舍:谈戏曲演员的修养
我对于戏剧是外行,用湖南话说,不是里手。只就这两天看到的戏,随便谈点感想。 首先说一个故事。今年的春节,徐兰沅老先生(徐老给梅兰芳大师伴奏了几十年)送给我一个礼物。那是梅先生画的一张扇面。这样的扇面,是梅大师当年唱《晴雯撕扇》时候用过的,这就很奇怪,既然
-
怎样练一副好嗓子
传统戏曲中的诸多发声原理,是从许许多多土生土长的歌者的唱法中,再由戏班、梨园的不断演变与实践中以及戏曲前辈们一点一滴、百年千年的积累中,才逐渐淘炼和归纳出来的。 要提高、发展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水平,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和学习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歌唱原理,特别
-
-
戏曲艺术发展 万变不离其宗
福建一带,泉州是我最早到访的城市。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这里刚好在举办一场大型的综合演出。来之前,我的内心挺忐忑,认为京剧在北方知名度高、传播度广,受众也更多,但不确定在福建是否能同样受欢迎。不过,到剧场后我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现场观众人山人海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