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农民的欢笑

 


这是欢快的二人转节目《喜莲》。

7月27日一大早,公主岭市怀德镇老市场的广场上就已经聚集了很多人,等着看省吉剧院“送戏下乡”演出的农民,三五成群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到上午9点演出开始时,已聚集起了四五千人。从人们兴奋期盼的神情中,让人感受到,如今已丰衣足食的农民对精神文化的渴望——而这也正是我省连续三年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的动力所在。

 当天,由省文化厅主办的“送戏下乡”集中展示活动在怀德镇正式启动。活动期间将连续组织省内各市(州)、省直和民营、高校院团组成演出队,深入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演出12台优秀剧目。

文化惠民工程成为政府民生大事

作为我省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送戏下乡”活动已经开展三年。2009年,省政府把“送戏下乡”演出纳入年度民生实事之列,并投入专项补贴500万元给予支持。活动开展以来,每年全省有20余家各级艺术团都将完成3000余场的下乡演出,这一大型公益活动目前已经成为最受农民欢迎、最能活跃乡村文化氛围的文化项目。

今年是“送戏下乡”活动开展的第三年,活动在前两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提升,省里投入的专项补贴资金增至750万元,而全年完成的演出场次也将增加至4000场。

演员与农民情深谊长

当天在怀德镇举行的首场演出,省吉剧院共派出了50余人的强大演出阵容,同时献上了《老汉背妻》、《王二姐思夫》、《巧断案》等精彩幽默的节目。由于演员们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农村,表演贴近生活,技艺精湛,深受群众欢迎。虽然已是伏天,但站在烈日下观看节目的观众却越来越多。

精彩的节目把一位姓吴的农民朋友看得喜笑颜开,记者问他是否感受到天气酷热时,他朴实地说:“都被节目吸引了,忘记天热了!”他还说,自己是从20公里以外的镇子赶来的,一大早四五点钟就出发了,村里的几个人一起开着农用机车过来,因为爱看二人转,而且能现场看到著名的演员和好看的节目,一点也不觉得辛苦。

与台下汗流浃背的观众相比,台上的演员也丝毫不凉快。能给这些喜爱二人转、渴望二人转的观众演出,省吉剧院的演员们都铆足了劲!台上,每位演员都又唱又扭,使出浑身才艺,一会工夫,演员们也都大汗淋漓,全身湿透了。同时,演员们还与台下的观众进行交流互动,不时邀请观众走上台,临时客串一下,活跃的气氛,把演员和农民的心拉近了,当演出结束时,许多观众都恋恋不舍,纷纷围着舞台询问什么时候还能再来演出。

据省吉剧院院长杨森介绍,作为省里“送戏下乡”的主力院团,省吉剧院每年都超额完成300场的演出任务。今年团里的任务是400场,目前已经完成300多场了。常年为农民演出已经使剧团和农民观众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

文艺演出使农民观众乐开了怀,怀德镇镇委副书记刘国政也非常欣慰。他对记者说,目前,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衣食无忧,但文化生活却很贫乏。虽然镇里正在规划文化发展项目,却一时很难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现在“送戏下乡”为农村送来了高水准的演出,一下解了燃眉之急。

正是为了实现和保障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我省的“送戏下乡”才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扎实推进。据省文化厅艺术

处处长孙喜军介绍,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省文化厅一直把“送戏下乡”作为工作重点,不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年度实施方案,而且深入基层调研,并进行监督检查和分类指导。全省各艺术院团克服一切困难,积极完成全年演出任务。在2009年冰雪灾害和2010年特大洪水时期,各艺术院团都克服危险,积极组织送戏演出。尤其在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时,我省都会对送戏下乡进行重点安排,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党和政府的真诚关怀送到基层群众的心坎上。

据介绍,随着“送戏下乡”的不断深入,我省也在积极探索由“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移,即通过艺术团体下乡,以演出、讲座、示范和参与演出等形式,带动和提升农村艺术骨干人才的积极性和艺术素质,从而实现农村文艺演出常态化,真正推动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实习生 夏永健 记者 孟凌云记者张安能摄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